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起开始研究缓控释肥料的生产技术,并获得重大突破。据统计,在施用了缓控释肥料的示范区,化肥当季利用率高达60%以上,较普通化肥利用率提高了1倍;减少化肥用量10~15 kg/亩,可为农民节本增效75~127元/亩。同时,施用缓控释肥料避免了过量施肥造成的大量氮、磷元素的流失,减少了农业面源污染,其经济、社会、环保效益十分明显。
然而,2007年,全国缓控释肥料的消费总量只有100多万吨,仅为我国化肥年消费总量的0.9%。如此好的肥料,其推广为什么这么困难?日前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无论是抑制剂型缓释长效肥料,还是包衣型控释肥料,由于要添加特殊的缓控释材料,有的还需要对化肥进行二次加工,故而其成本和售价都较普通化肥高出一大截。这成为制约我国缓控释肥料推广应用最关键的因素。
目前国内缓控释肥料的原料成本非常高。以硫包衣尿素为例,为了确保包膜质量,企业通常要进行两次包覆,产品中硫含量高达23%左右。去年以来,硫黄价格由800元/吨上涨到目前的6000元/吨,使缓控释肥料的原料成本增加了1000元/吨左右,加上加工等其他费用,完全成本增加了1300元/吨左右,销售价因此比普通尿素高出一大截。又由于缓控释肥料增加了23%的硫,相应减少了23%的氮养分,折算后单位氮养分的价格达113元每个养分点,比普通尿素高1.6倍,农民当然难以接受。其他树脂包衣肥在成本推动下价格更高,如尿醛树脂包衣尿素价格甚至高达5500元/吨。这样的高价化肥在大田作物中是很难推广的。近两年包衣缓控释肥料产销量下降的原因正缘于此。
目前尿素到厂价已达2600元/吨,溶解树脂所用的溶剂和树脂价格双双突破1万元/吨,加上煤炭、电力、运输、设备检维修及人工费用,树脂包衣尿素的成本高达4300元/吨,出厂价为4500元/吨以上,比普通尿素高出近2000元/吨。
价格高的确成为缓控释肥料推广的一大阻力。如果不能通过技术突破和规模放大使缓控释肥料的成本尽快降下来,以中国目前的现状,缓控释肥料的推广和产业的发展将面临更加严峻的考验,甚至面临倒退的危险。
我国对缓控释肥料的研究虽然已有几十年的历史,但真正实现规模化生产并有产品投放市场还是近两年的事情。由于缓控释肥料施用后节本、增产的效果显著,而外观又与普通化肥没有明显区别,仿冒起来十分简单,所以,看准了这一巨大商机后,许多不具备缓控释肥料生产条件的企业也纷纷宣称自己的产品为“缓控释肥料”。仅2005~2007年,国内就多出了200余家缓控释肥料生产企业。而实际上,到目前为止,国内真正实施了规模化生产的缓控释肥料生产企业还不到 30家,年产量不足200万吨。
于是,正规企业把净化市场的希望寄托在能够抬高市场准入门槛的“行规”上。
备受关注的《缓控释肥料》国家标准的初稿目前已起草完毕,有关部门正就相关技术内容及术语进行汇审。下一步该国家标准将进入征求意见程序,然后逐级上报审批。在经国家标准委员会审定后,该标准有望于2010年前后正式发布实施。
同时,另一部缓控释肥料行业标准——《含抑制型稳定性肥料》的起草立项申请也已获得国家发改委的批准。该标准将由国家化肥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上海)与中科院沈阳应用生态工程研究所共同完成。目前该标准的起草工作进展顺利,8月份将形成征求意见稿,力争10月份正式定稿,呈报国家发改委审批,有望于明年一季度发布实施。
另据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