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以来,硫磺价格出现暴涨,导致硫基磷肥的涨价。继磷肥、钾肥暴涨后,国内氮肥也出现了爆发式涨价,尿素等7、8月间狂涨7、8百元。8月上旬,国际化肥价格仍继续保持上涨势头。
按照常理,化肥涨价最直接的受益者应该是化肥生产企业和经销商。然而,事实上,多数化肥生产企业和经销商却叫苦连天,不少企业已经处于停产或者半停产的艰难境地。江苏美乐肥料有限公司朱经理对记者表示:“我们企业目前处于限产限量的状态,开工率仅50%,产量比去年同期减少了净4成。”
“氮、磷、钾等原材料全都涨了,生产成本的压力大大增加了。国际钾价从去年的1700元/吨,涨到如今的5000元/吨,上涨了近180%,而且还很难买到。另一方面,农民很难承受,需求变成真空,我们的利润不仅没增加,反而下降了。”朱经理向记者诉苦道。
“钾价的上涨主要在于我国钾肥对国际市场的依赖比较大,每年大概有500~600万吨的钾肥需要进口,钾肥消费量占到世界钾肥消费的20%左右。2010年以前,中国钾肥产量仅能达到300万吨。国际钾肥供应商看到中国钾肥进口的增长,不断提高价格,国内价格很大程度上是由进口钾肥价格走势决定的。”一位做钾肥生意的人士向记者介绍。
除了原材料成本的上涨,煤炭、天然气、电等能源的上涨也让化肥企业受到一定冲击。据记者了解,山东华鲁恒升集团有限公司由于工业用蒸汽成本上涨,利润估计将减少约6800万元。2007年该公司的蒸汽已经历过一次调价,但由于今年以来煤炭价格大幅上涨,蒸汽成本也不得不随之上调。
“为了降低成本,我们企业的肥料已经不销往外地了,如果将运费成本转移到下游购货商,外地的农民就更不会购买我们的化肥了。”朱经理介绍道。该企业的部分化肥会销往东北、江西、安徽等地,现在已经全部在本地销售了。
受成本高企推动,化肥价格一直居高不下。国家为维护市场稳定,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对化肥的出口以及国内的流通实施了严格的限制和监管措施。
北京1家复合肥生产公司于经理对记者说:“由于出口特别关税的提高,许多氮肥厂家的预期落空,产量会出现局部过剩。加之,随着南方秋粮耕种结束,用肥进入淡季,氮肥的价格应该会降低。我们现在处于持币代购状态。”“虽然华北、华东地区的冬小麦的耕种,会带动局部地区的化肥销售,但是各个复合肥企业都不敢轻易下手。规模大的企业对于原料也仅是保持安全库存,不会有太多储备。”于经理解释道。
“这个观望期起码得到11月份,而生产成本较高的中小企业,由于缺乏现金流,可能会降价、甚至赔本销售,做最后的挣扎,这样很有可能造成化肥价格的不稳定。在这个过程中,相当一部分企业会被洗掉。”于经理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