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肥工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新旧动能转换是关键。近日,山东省化肥工业协会顾问杨春升接受中国化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山东省挖掘化肥行业发展新动能,就是要坚持化肥、走出化肥,重点工作集中在三个方向。
一是利用安全、环保、质量、节能这4个倒逼机制,净化市场环境,并借助化工园区规范化升级,推进智能工厂建设,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注入新动能。
山东化肥行业将优化布局与园区建设相结合,建设化肥电子防伪追溯服务平台,推进智能工厂、数字车间试点,着力发展智能装备和智能产品,实施“设备换芯”“生产换线”“机器换人”,初步尝到了甜头。当前,已有不少化肥企业以推进智能化改造为主攻方向, 比如鲁西集团就率先完成了工信部化肥生产智能工厂试点示范项目,并被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授予“中国智慧化工园区试点示范单位”。
二是研发推广农业需要的化肥新剂型和施肥新业态,把服务功能的延伸作为新动能,实现化肥由数量增加型向质量提升型转变。
与现代农业的要求相比,化肥行业尚未建立起与之配套的高效供应链和专业农业服务体系。这种短板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是农资供应链条过长,抬高了销售费用和农业投入成本;二是农业服务高度碎片化,企业单打独斗,不能满足全程化服务的现代农业需要。通过开展农化服务,可以把利润点由单一产品销售,转向全产业链各个环节。我国农业不是缺先进技术,而是缺少应用这些技术的基础条件,包括设施和人员。毕竟,新技术新肥料的推广,不能超越我国农业生产力的发展阶段及土地、设施等现实条件。肥料企业作为供给侧,必须摒除虚假概念炒作,踏踏实实地研制、开发适用于现代农业生产的产品,用服务将新技术、新肥料真正普及到田间地头。
三是开展煤制合成气、矿法磷酸深加工,实现化肥与化工双引擎发展,为行业发展引入新动能。
在洁净煤气化基础上开展合成气综合利用、煤基多联产,可以在不降低气化强度的前提下,有效分流合成氨和尿素产能,是氮肥企业创新发展的一项新动能。近年来,山东各个氮肥企业以煤气化为平台,实施化肥相关产品多元化,陆续建成年产40万吨三聚氰胺、50万吨双氧水、47万吨DMF、5万吨乙撑胺、130万吨醋酸、15万吨醋酐、16万吨己二酸、35万吨甲酸、84万吨丁辛醇、6.5万吨聚碳酸酯、30万吨聚氯乙烯、10万吨己内酰胺、42万吨山梨醇、5万吨维生素C项目,形成兖矿集团、华鲁恒升、鲁西集团、瑞星集团等一批市场占有率高、技术装备先进、产业带动性强的骨干企业。
杨春升表示,山东省化转办已经组织协会编制了《山东省化肥产业结构调整方案》,提出到2022年,洁净煤气化占合成氨总产能的比重提高到90%左右,氮肥行业基本实现第三代洁净煤气化;合成氨产能压缩200万吨,年产能控制在650万吨左右,尿素年产能控制在800万吨左右,基本满足省内农业需求;磷肥、复合肥企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产品结构,加大新型功能肥料的开发推广力度;行业整体水平国内领先,骨干企业达到国际煤头制氨、合成气煤化工和新型肥料生产应用的先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