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循环流化床低排放技术显身手

[日期:2018-12-07] 来源:  作者: [字体: ]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超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研发与示范子课题660MW高效超超临界循环流化床炉内低排放技术研究项目,日前通过工程验证。运行检测结果表明,锅炉炉膛出口NOx排放浓度38.3mg/m3SO2排放浓度15.4mg/m3,锅炉原始排放直接达到超低排放标准。

  循环流化床炉内低排放技术在不增加额外烟气处理装置的条件下可满足国家日益严格的环保标准,极大提升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市场竞争力。该研究成果同时也将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中660MW高效超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研发和示范提供技术支持。

  课题组重点对循环流化床锅炉炉内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深度控制技术进行突破,通过改善流态化燃烧的气固流动特性,建立大尺度燃烧空间还原气氛、优化锅炉关键部件等,成功开发了适用于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炉内低排放技术。合作企业象屿生化150t/h循环流化床锅炉应用该技术后,锅炉原始排放直接达到超低排放标准,实现超低排放。

  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作为煤炭利用的重要技术,具有燃料适应性好、污染物排放低等突出优势,尤其适用于处理煤泥、煤矸石等劣质燃料。近年来,随着国家环保要求日益严格,对于燃煤锅炉的主要大气污染物将全面执行超低排放标准,但目前运行的循环流化床锅炉基本不能直接实现污染物超低排放,需要增加额外的烟气处理装置,使循环流化床锅炉丧失了传统的环保优势,在技术发展和市场竞争力上面临很大挑战。

阅读:
录入:zdf

推荐 】 【 打印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