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

[日期:2023-04-23] 来源:中化新网  作者: [字体: ]

3月31日召开的“科学的春天”与中国式现代化30人论坛上,航天长征化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姜从斌表示,实现高质量发展面临巨大的挑战,应对这一挑战最有效、最关键的路径是科技创新。

论坛上,姜从斌从技术公司的角度讲述了如何通过技术创新服务国家战略,为客户、行业创造更大的价值。航天长征化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航天工程公司”)源于航天,创新根植于公司内在基因。公司核心产品航天炉,在机理研究与试验研究方面都体现了创新这一核心要义。目前公司拥有授权专利三百多项。

姜从斌表示,航天工程公司拥有强大的实验研究能力,拥有行业领先的煤种性能基础实验室、煤气化反应热力学及动力学分析实验室等。建有航天炉煤质特性数据库,检测分析的煤样超过500种,覆盖全国乃至全球的各类褐煤、烟煤、无烟煤等。

同时,航天工程公司拥有专业仿真计算、仿真研究的能力,强大的仿真研究能力是确保新产品、新型号成功的关键的因素。航天工程公司自建高性能计算中心,搭建先进的计算集群,能够实现大规模的并行运算,计算能力可满足工业尺度级别的反应器模拟有力支撑了气化炉关键设备的高效可靠研制。

姜从斌梳理了航天工程公司近些年研发历程,生动展现了航天炉跨越发展的进程。2008年1000吨级的航天炉技术研发成功,2012年2000吨级的技术成功,2019年褐煤气化航天炉研发成功。2020年“航天炉无烟粉煤清洁高效转化技术”经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成果鉴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2021年粉煤加压气化装置荣获工信部“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殊荣。同年65 bar,3500吨级航天炉技术运行成功,成为“十四五”期间航天工程公司主打炉型。2022年航天工程公司牵头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大规模干煤粉气流床气化技术开发及示范”通过了综合绩效评价。

据姜从斌介绍,新一代气化炉技术不断优化,保持着行业领先水平。有三大重要的技术指标:一是高压化,首次将操作压力从4.5 MPaG提高到6.5 MPaG,可有效降低全厂能耗。二是大型化,处理煤量从2000 吨/天提高到4000 吨/天,有效气达22-28万Nm³/h,适用煤化工大型化规模化发展要求。三是高能效,增加辐射废锅流程,有效利用副产高压蒸汽,提高综合能效。这一新炉型满足了煤化工大型化发展的要求,为煤化工行业节能降耗低碳、高效发展提供强力支撑,为国家经济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展望航天工程公司未来的技术创新战略,姜从斌介绍了三大技术创新方向。

第一是继续做大做强煤气化技术。开发煤炭热解与气化耦合技术。气化过程产生巨大的热量可以作为煤炭提质的热量来源,提高气化效率,实现更高的能源综合转化效率。开发新一代全热回收煤气化技术,实现循环经济性。推动新一代的智能化工厂建设。

第二是在环保领域持续发力。基于航天粉煤加压气化技术的液态排渣及高温气化原理,开发高温熔融废盐玻璃化处理技术与高温熔融垃圾气化处理技术。

第三是在氢能领域就电解制氢核心装备进行研发工作。航天工程公司掌握核心电解水制氢技术,并持续推动技术进步达到世界领先。面向煤化工与新能源制氢耦合与风电、光电新能源氢储能需求两大市场开拓进取。

姜从斌表示,航天工程公司将以“创新发展、绿色环保、造福人类”为使命,力争到“十四五”末多项核心技术实现突破并产业化推广,致力于成为国内一流绿色低碳工程技术公司。

阅读:
录入:zdf

推荐 】 【 打印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