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解车间的冷凝液不足,攻关小组新增2米管线连接至氯碱厂冷凝水系统,消除了合成炉产气冷凝水罐液位低的安全隐患。”截至6月26日,中泰集团华泰公司氯碱厂大胆尝试、就近取材,生产装置试运行1个月来,安全性能平稳可靠。
据了解,合成炉产气冷凝水罐补水是由聚氯乙烯厂、氯乙烯厂以及氯碱厂一次液补充。当遇到各厂停车检修或者生产负荷调整时,冷凝水罐液体就得不到及时补充,造成合成炉熄炉,影响装置负荷异常波动甚至停车。针对合成炉产气冷凝水罐补水短缺问题,华泰公司成立攻关小组,对冷凝水系统进行研究,制订出让“远水”解“近渴”的施工方案。
“近处的冷凝液不够用,我们就从2千米以外的热电厂引进冷凝水汇入氯碱厂冷凝水系统。”该厂技术处专工王喜平建议。从热电厂引进冷凝水,无论是管线预制,还是人工焊接,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为此,攻关小组对北七路至热电厂的管线逐一排查,最终在原热电厂一条废弃停用的废水管线上新增2米连通管线,用时23个小时完成了热电厂与氯碱厂冷凝水系统并入的改造项目。该项目实施后解决了氯碱厂冷凝水短缺难题,保障了盐酸工序的生产平稳运行。
“冷凝水系统改造项目实施后,合成炉产气冷凝水罐液位未出现液位低的现象,充足的冷凝水使装置生产更加平稳,班组操作强度也降低了很多。”该厂盐酸工序主操刘新兰说,“思路一变天地宽,仅新增2米管线,一举打通生产装置梗阻,还节省原材料成本5万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