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在浙江温州举行的2024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上,第十八届中国青年科技奖正式揭晓。南开大学马儒军、北京化工大学刘惠玉、西安交通大学杨贵东、四川大学余达刚、清华大学张莹莹等化学和材料领域的青年科学家榜上有名。
其中,南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马儒军的主要研究方向为柔性主动/被动固态制冷材料与器件及多功能柔性热电材料与器件。他关于柔性热管理的科研成果先后两次发表在《科学》上,并针对手机发热等问题与企业开展联合攻关,累计获授权发明专利及国际专利10余项。
北京化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刘惠玉的研究领域为生物医用材料。她在国际期刊发表论文120余篇,是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优秀青年基金和牛顿高级学者基金获得者,还获得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中国科学院卢嘉锡青年人才奖等。
西安交通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院长杨贵东致力于变革性合成氨过程开发及工程化研究。他的研究成果打通了以空气—水为原料多单元操作的光电催化合成氨全流程工艺路线,实现了全球变革性光电催化合成氨成套技术从实验室到工业示范的重大突破,引领了国际变革性氨合成技术的发展。
四川大学化学学院教授余达刚围绕二氧化碳活化与转化的基本科学问题开展独特研究,发展了二氧化碳高效活化与选择性转化的新理念、新策略和新反应,曾获中国化学会—英国皇家化学会青年化学奖、中国催化新秀奖、陶氏化学可持续发展创新奖等荣誉。
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张莹莹主要围绕纳米碳材料和丝蛋白材料的结构调控及功能复合材料设计开展研究,致力于发展面向生命健康监测的智能材料、传感器件和多功能可穿戴系统,发表SCI论文180余篇,获专利20余项。
中国青年科技奖于1987年设立,由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科协组织实施,旨在造就一批进入世界科技前沿的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以及表彰奖励在国家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科技创新中作出突出成就的青年科技人才。该奖项每两年评选一届,每届表彰不超过100名,由当届获奖者中产生的中国青年科技奖特别奖获奖者不超过1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