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湖北:激发“老产业”焕发“新动能”

[日期:2025-01-03] 来源:中化新网  作者: [字体: ]

75年来,从建设初期的艰难起步,以小型炼油厂和化工厂为主,到如今的技术领先、产业强大,湖北石油化工行业始终走在国家经济建设的前沿。如今,湖北省激发“老产业”焕发“新动能”,已建成石油化工、磷化工、煤化工、盐化工、精细化工及化工新材料等比较完整的产业体系,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5751.8亿元,实现利润260.5亿元,成为中部化工崛起的中坚力量。

新中国成立初期,湖北省石油化工产业几乎处于空白状态。随着国家对基础设施的投入,湖北陆续建设了一批具有基础性作用的石油化工企业。1958年,武汉石油化工厂的建设,标志着湖北石化行业的开端。

上世纪70年代,随着我国经济逐步恢复和发展,湖北石油化工行业的建设步伐加快。尤其是在石油资源的勘探和开采方面,湖北油田开发逐步实现突破。

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大江南北,湖北石油化工行业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在这一时期,该省加大对石油化工行业的投资和政策支持,武汉化工厂、宜昌化肥厂等一批重点企业相继建设和扩产,湖北石化产业逐渐从传统的原料生产转向高附加值的化工产品制造,产业链逐步延伸。

上世纪80年代,湖北石油化工行业迎来了重要的转型契机。得益于国内外技术的引进,全省在石化产品的深加工技术上取得了显著突破。1986年,湖北化肥公司建立,成为全国重要的化肥生产基地之一。与此同时,石油加工技术的引进,使得湖北的石油化工产品逐渐涵盖了从基础化学品到高端化学品的多元化领域,尤其是在合成树脂、合成橡胶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

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增长,湖北石油化工行业进入了加速发展阶段。2000年以后,湖北石化工业规模以上企业产值和销售收入突破1000亿元,利税总额突破100亿元,出口交货值突破10亿美元。

“十四五”期间,湖北石油化工行业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和发展模式,向绿色、低碳、循环经济转型。以湖北宜化集团为例,企业实施了多项创新举措,如推动资源回收利用、实施废气和废水深度处理,成功实现了绿色转型。

同时,湖北省沿江化工企业积极落实关改搬转任务。截至目前,已累计完成关改搬转的化工企业470家,剩余8家企业按时序进度推进,计划在2025年全部完成。其中,沿江1公里内的118家化工企业全部完成关改搬转,共腾退土地7001.66亩。

此外,湖北磷化工企业通过综合施策,扩大磷石膏应用,2023年磷石膏综合利用率达到68.1%。

值得一提的是,化工园区已成为湖北省化工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在促进安全统一监管、环境集中治理、上下游协同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化工产业的主要发展阵地。按照“一县一区”“一区多园”原则,湖北省现已认定合格化工园区42个,其中营业收入过500亿元的化工园区3个、过100亿元的化工园区14个,国家级绿色化工园区4个。化工企业入园率为76.8%,高出全国16.8个百分点。

磷化工是湖北打造现代化工万亿支柱产业的重要支撑。依托丰富的磷矿资源优势,目前湖北已基本形成了从磷矿到高浓度磷复肥、有机磷农药、工业级磷酸盐,到高端电子级磷化学品、磷系新材料等磷化工完整产业链。

近年来,湖北高效率推进重大项目,不断夯实发展新基石,成为全国最大的化肥保供基地、全国最大的精细磷化工生产基地。接下来,湖北将以建成世界级磷系新材料产业集群、国家级高端电子化学品专区、国家级现代煤化工生产基地、国家级新型功能肥料保供基地及中部地区重要石化产业基地等“一集群一专区三基地”为目标,推进由化工大省向强省迈进。

阅读:
录入:zdf

推荐 】 【 打印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