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半废锅航天炉刷新气流床气化技术连续运行世界纪录

[日期:2025-09-17] 来源:中化新网  作者: [字体: ]

我国半废锅煤气化装置运行诞生一项新的世界纪录。截至9月11日,航天长征化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2000吨级半废锅航天粉煤加压气化装置(下称“半废锅航天炉”),在安徽昊源化工集团五期项目气化装置应用的A级连续运行时间已满2年,突破气流床气化技术连续运行世界纪录。截至发稿时,该装置仍在满负荷连续稳定运行中。

据昊源集团有关负责人介绍,该公司年产30万吨合成氨、40万吨尿素联产20万吨己内酰胺搬迁改造项目采用了4.0兆帕气化压力、2000吨级半废锅航天炉,这是昊源集团采用的第七台航天炉。该气化装置于2023年9月12日一次点火开车成功,次日产出合格的合成氨产品。自投产以来,该气化炉实现了连续不间断的安全、稳定、长周期、满负荷、高效率运行,而且蒸汽产量不衰减。半废锅航天炉的高效持续稳定运行,使液氨综合能耗达1130千克标煤/吨,极大提升了产品市场竞争力;每年还可回收高品位热能折标煤5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3万吨,有效推动煤炭清洁、高效、低碳利用,为昊源集团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据介绍,在气化装置开车后,昊源集团不断拓宽气化原料煤的指标范围,将气化原料煤范围拓展至20余种。其中煤质灰熔点最低1140℃,最高超1350℃,灰分含量在8%~14%波动,气化炉始终稳定运行,刷新了此前航天炉A级连续运行489天的纪录。

中国氮肥工业协会理事长顾宗勤考察现场后表示,气化炉废锅的蒸汽衰减问题是一项行业难题。半废锅航天炉在昊源项目实现了2年的安全稳定运行,且蒸汽产量不衰减,堪称里程碑式的重要进展,对我国现代煤化工产业发展意义重大。

航天工程公司负责人表示,为持续推动粉煤气化技术进步,公司平均每年研发投入强度超5%。针对蒸汽衰减行业难题,公司创造性开发了熔渣冷幕墙技术和振打清灰技术,并首次采用了全新的灰渣水处理工艺流程,形成了一系列原创技术成果。目前半废锅航天炉技术已获授权专利13件,其中发明专利4件。

据了解,半废锅流程气化技术是国家鼓励支持的煤气化领域核心技术,《高耗能行业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改造升级实施指南(2022版)》明确提出,应加快大型先进煤气化技术和半废锅流程气化技术的普及推广,有序推动产业改造升级。

阅读:
录入:zdf

推荐 】 【 打印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