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信息技术是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新引擎。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正掀起新一轮产业变革,推动石化化工企业数字化转型已成为提升全要素生产率、重塑未来核心竞争力的战略抉择。11月4日于大连举行的2025石化化工行业数字化转型大会给出上述判断。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党委书记金玉奇指出,石化行业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破解资源环境约束、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所在。石化化工行业数字化转型推进中心主任、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党委书记田川指出,数字化转型不仅是行业向内挖潜、通过精细化管理实现降本增效的生存之道,更是对外通过智能化手段实现清洁生产、本质安全的战略基石。
石化行业正经历从“量的合理增长”向“质的有效提升”的关键阶段。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总工程师魏然表示,在新旧动能转换时期,以AI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正深刻改变产业发展模式和企业形态。中国科学院重大科技任务局副局长陈亮进一步强调,前沿数字化技术已经成为重塑产业格局、推动行业数字化转型、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驱动力量。
目前,石化行业数智化转型已取得初步成效。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司二级巡视员韩敬友指出,截至2025年9月底,关键工序数字化率、供应链管理数字化普及率及生产设备联网率均远高于工业平均水平;镇海炼化、中海油海南分公司等标杆企业发挥引领作用;数字化转型推进中心与成熟度评估体系等服务体系逐步完善。然而,仍面临企业转型动力不足,缺乏基于石化“三传一反”机理特征的低成本、可复制解决方案等数字化转型的统筹布局。
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工业和信息化部原副部长王江平主旨报告指出,目前大模型在工业领域应用案例集中在营销服务、管理运营等通用性较强的环节,尚未深入触及工业关键流程控制、排产调度、参数调优等生产制造核心环节。未来,AI赋能工业需优先聚焦效率革命、复杂性决策、个性化需求、用户新体验四方面高价值场景应用。
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孙丽丽指出,行业数字化发展转型迫切,初步估计未来5年仅数字业务就会新增约10万亿元的市场空间,但需克服数据流动不畅、工业软件产业化不足、AI与石化技术融合不深等问题。未来,行业要夯实数据基础、筑牢工业软件根基、强化平台建设、促进人工智能与产业深度融合。
为进一步推动行业数智化转型,韩敬友表示,工信部原材料司将加强规划引领,在“十五五”规划中完善数字化转型政策体系;以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本质安全和清洁生产水平为目标,打造应用标杆,加快人工智能等技术的示范推广;夯实转型基础,提升工业软件支撑能力,通过校企合作培养复合型人才。
会上,辽宁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二级巡视员张萍,大连市委常委、副市长邱宝林,国家能源集团党组成员、副总经理闫国春,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范济安,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化工建材军团总裁李俊朋,中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工业AI技术管理总经理王宽心也进行了分享。会上还举行了智能化工大模型3.0介绍及发布仪式、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成立仪式。
工联院联合中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博华信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互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诚润数智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等单位建设的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正式成立,通过整合资源、创新模式,为企业、化工园区提供评估咨询、供需对接、人才培训、政策宣贯、技术研发、项目实施等全链条数字化转型服务,计划到2027年实现石化化工企业、化工园区评估诊断全覆盖,数字化技术改造成本降低20%。
来自政府、行业、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的700余位嘉宾出席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