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内容

水解-解吸系统原理及尿素装置废水处理技术路线分析

[日期:2018-06-14] 来源:《中氮肥》2018年第3期  作者: [字体: ]

 

沈华民

(中国化工学会化肥专业委员会,上海200336

 

 [摘  要]随着尿素生产工艺技术的发展,为节能减排及降耗增效,尿素装置废水需通过水解-解吸系统进行处理。为探讨技术上可靠、经济上合理的水解-解吸工艺,以化学反应工程学的视角从反应过程及质热传递过程入手考察水解-解吸原理,以及优化整个水解-解吸系统的途径和手段,并对已实现工业化的尿素废水处理系统的2条技术路线——汽提法尿素装置采用的两塔法、UTI尿素装置采用的单塔法各自的技术思路、工况特点、化工过程等进行分析和讨论,以为业内提供一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尿素装置;废水处理;水解-解吸;原理;技术路线;两塔法;单塔法

[中图分类号]TQ441.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9932201803-0007-04

 

0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建设生态文明城乡是我国的国策,治理化工企业排放的废水(污水),是实现绿水青山的重要一环。

尿素装置的废水来自以下几个方面:① 伴随尿素生成反应的副产物——水,生成1 t尿素要副产300 kg水,最后成为蒸发冷凝液(含有少量NH3CO2及尿素);② 原料液氨、CO2以及蒸汽喷射泵工作时带入系统的水;③ 开停车过程中的冲洗用水,以及检修设备排放的废液等。最终,吨尿素废水产生量为400500 kg,废水含尿素 0.5%2.0%(质量分数,下同)、NH3 1.0%6.0%CO2 0.5%3.0%

这些废水若不经处理直接排放,不符合环保要求,会对水体造成污染,且浪费水资源和尿素、NH3等有效物质,增加尿素装置的原料消耗和生产成本。因此,尿素装置中必须设置废水处理系统,这是绿水青山之需,也是尿素装置生存的前提条件。常规的尿素废水处理方法称为“水解-解吸”法,它是将水解与解吸2个化工过程联合在一起的处理方法:通过水解反应将废水中的尿素水解为NH3CO2;通过解吸反应将废水中的NH3CO2解吸出来并予以回收。经过这一处理过程后,有效物质从废水中分离出来,分别得到较洁净的水,并回收NH3CO2

尿素装置中的水解-解吸系统,其技术要求如下:① 系统出水NH3含量<5×10-6、尿素含量<5×10-6,用作锅炉给水或其他用途,或达标排放;② 回收物中的有效物质(NH3CO2)浓度高、水含量少,返回尿素装置后对合成转化率影响小,且要易于与尿素装置衔接;③ 新建的水解-解吸系统应投资省、运行成本低。

1  水解-解吸原理

1.1  水解-解吸反应式考察

1.1.1  解吸反应式

解吸定义:将废水中的NH3CO2(对于尿素装置而言,属有效组分)脱吸出来成为气态NH3CO2的过程,称为解吸。

废水中的NH3CO2通常以氨碳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可将解吸过程视为如下化学过程:氨碳化合物首先分解为溶解态的NH3CO2,然后在加热状态下脱吸挥发为气态NH3CO2(解吸过程中,水中的NH3CO2处于气液平衡状态,其平衡压力为pe)。其过程如下:

mNH3·nCO2l===mNH3l+nCO2lmNH3g+nCO2g-Q1    1

由反应式(1)可知,解吸反应是体积增大的吸热反应。因此,为使反应向正方向进行,反应条件应为低压、加热状态,即降低系统压力、加热系统(输入热量)有利于解吸过程的进行。

1.1.2  水解反应式

水解定义:将废水中的少量尿素[CO(NH2)2]分解并挥发成气态NH3CO2,称为水解。水解过程总化学反应式如下:

CO(NH2)2l+H2Ol=== 2NH3g+ CO2g-Q22

可见,尿素水解反应总体上也是体积增大的吸热反应。

实际上,尿素水解过程是一个复合的反应过程。废水中的尿素首先需在高温条件下转化为液态甲铵[NH4COONH2],然后在加热状态下甲铵进一步分解为液相NH3CO2,再解吸为气态NH3CO2。故反应式(2)实际上是由2个反应串联而成,具体如下:

CO(NH2)2l+H2Ol===NH4COONH2l+Q3      2-1

NH4COONH2l===2NH3(l)+CO2(l)===2NH3g+CO2g-Q4      2-2

式(2-1)是液相中进行的尿素水解反应,为弱放热反应,是一个反应速率慢的化学反应,只有当温度>150 ℃时反应才开始缓慢进行,并且只有超过180 ℃时才有明显的反应速率。

水解后,溶液中的尿素残留量(Su)是反应温度(t,℃)、反应时间(τhmin)和原始进料中NH3CO2的总浓度[co%(质量分数)或10-6]的函数。即:

Su=ftτco    3

简而言之,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反应时间的延长、原始进料中NH3CO2总浓度的减小,溶液中尿素残留量Su减小。

实验研究表明,Su与其他3个参数tτco之间的关系如图11、图21所示。可以看出,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和停留时间的延长,尿素残留量越小;反应时间越长,溶液中NH3CO2浓度越低,尿素残留量越小。

若废水处理后,出水残留尿素合格指标定为5×10-6,由图1、图2可查得加热温度为205 ℃、停留时间为30 min,原始进料组分为NH3 0.61%CO2 0.18%、尿素 0.88%

由于水解总反应是一个串联反应,首先需完成反应(2-1),然后才能进行反应(2-2),控制步骤为反应(2-1)。因此,若将水解-解吸系统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的话,其设计原则为:① 水解宜选高温条件(设定的起始温度为180 ℃),且需保证足够的停留时间,原始进料中NH3CO2浓度越低越好;② 解吸宜选低压条件,压力应尽量降低。

更多内容详见《中氮肥》2018年第3

阅读:
录入:zdf

推荐 】 【 打印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点评: 字数
姓名:
内容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