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内容

双甲系统两起超温事故及处理

[日期:2014-08-15] 来源:《中氮肥》  作者:秦树青 范建广 [字体: ]

 

(晋煤天源化工有限公司, 山西  高平048400

 

[中图分类号]TQ 113.26+4.3[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 1004-9932201404-0034-02

 

1  工艺简介

晋煤天源化工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是一个刚刚成长起来的大型煤化工企业,年产合成氨360 kt、甲醇40 kt。合成氨原料气的最后一道净化工艺采用双甲工艺,在净化合成氨原料气的同时联产甲醇,提高了经济效益。双甲装置包括均温甲醇塔、绝热甲醇塔和甲烷化塔,催化剂采用四川亚连的KC-603低压甲醇催化剂和KJ108-2Q甲烷化催化剂。双甲工艺设计参数见表1

2  事故经过

2.1  事故一

2013114927,双甲一系列汽包中压蒸汽压力高达4.1 MPa(正常2.6 MPa,甲醇分离器液位同时上涨,中控操作工判断入双甲工段变换气的CO严重超标,于是通知调度切气,当负荷减到最低后,床温趋于平稳并有下降趋势,于是维持现状稳定系统,正常后开始加量恢复生产。事故起因是变换工段高压蒸汽调节阀误动作导致调节阀关闭5 min,导致CO含量高达30%的变换气流入双甲工段。从变换906发现问题到双甲927开始发现温升大约经历了21 min,这段时间未有人及时汇报,浪费掉了关键的处理时间。尽管双甲、合成紧急减量,但仍然造成3台反应器严重超温。幸运的是,合成新鲜气的微量并没有超标,避免了合成催化剂中毒的重大事故发生。同时也印证了双甲工艺的设计是有很宽的裕量的,双甲净化工艺是优秀的。此次事故资料统计见表2

2.2  事故二

201311221630,同样的事故再次发生,但是由于变换操作工及时汇报,双甲、合成紧急减量,避免了双甲严重超温事故的发生,在系统负荷接近满负荷情况下,高压蒸汽产量约在6 min内从24.7 t/h降到7.9 t/h,通过核算,变换气CO含量在20%左右,是双甲允许的最高指标(5%)的4倍,在不合格气未流入双甲之前进行了减量处理,在双甲进口CO含量降到在线分析仪量程(3.5%)之内时通知调度开始恢复正常生产。整个过程持续近1 h。事实证明,负荷降到满负荷的1/4保证了双甲的稳定,各项指标均合格。需要说明的是,虽然进行了减量处理,但是单位时间的粗甲醇产量和最高负荷时的产量居然是相同的。此次事故资料统计见表3

3  事故分析

3.1  变换气CO超标的量化处理

两起事故发生的原因虽然相同,但是因为处理的不同导致造成的后果显著不同。甲醇合成塔运行时容易超温,当使用新的、活性强的催化剂时,这个问题更突出。在高温下,甲醇催化剂烧结会使其丧失活性。双甲运行的重要安全指标如下:第一甲醇塔设计温度270 ℃,催化剂使用温度210270 ℃;第二甲醇塔设计温度275 ℃,催化剂使用温度210270 ℃;甲烷化塔设计温度360 ℃,催化剂使用温度250430 ℃。

为了保证催化剂的寿命,操作温度应尽可能与催化剂要求的使用温度一致,维持操作的稳定,因此针对变换气CO不可避免的超标必须制定严格的处理方法。……

更多内容请见《中氮肥》2014年第4

阅读:
录入:zdf

推荐 】 【 打印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点评: 字数
姓名:
内容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