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坤桥,李强,曾晓波,符鹏飞
(中海石油化学股份有限公司,海南 东方572600)
[摘 要]中海石油化学股份有限公司富岛一期1 000 t/d合成氨装置1996年投产,采用ICI-AMV工艺,氨合成系统采用低压合成、卡萨利轴径向合成塔、二级氨冷工艺。自2019年起,富岛一期合成氨装置在合成回路无返氢的工况下,出现氨合成塔入口温度提升困难、氨净值和循环气量上涨、氨产量下降等异常情况,通过对氨合成系统异常参数的分析,再结合氨合成系统设备结构与工艺流程,经排查确认为热交换器内漏(浮头密封填料局部破损)导致壳程的高压气体漏进管程低压侧,相当于部分循环气走了氨合成塔旁路所致,采取相应的检修措施后,氨合成系统运行正常,至今热交换器再未发生过泄漏。
[关键词]氨合成系统异常工况;氨合成塔入口温度;氨净值;循环气量;原因推断;热交换器;浮头密封填料;处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TQ113.26+6.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4-9932(2022)06-0037-04
0 引 言
中海石油化学股份有限公司富岛一期合成氨装置1996年投产,采用ICI-AMV工艺,设计产能为1 000 t/d,2016年气源改造后以南海贫天然气为原料;其氨合成系统采用低压合成(操作压力为10.7 MPa)、卡萨利轴径向合成塔、二级氨冷工艺(设计氨净值为14.5%)。自2019年起,富岛一期合成氨装置在氢回收单元停车即合成回路无返氢的工况下,出现氨合成塔入口温度提升困难、氨净值和循环气量上涨、氨产量下降等异常情况,后通过排查确认为热交换器内漏所致,采取相应的检修措施消除漏点后,氨合成系统运行正常。以下对有关情况作一介绍。
1 氨合成系统简介
1.1 工艺流程简介
富岛一期合成氨装置氨合成系统工艺流程简图见图1。
来自合成气压缩机的合成气经热交换器(08E003)换热后分四路进入合成塔参与化学反应——主路由入口大阀(HV08001)控制进入氨合成塔底部;第一旁路阀(TV08015)和第二旁路阀(HV08003)控制两路冷激线进入氨合成塔顶部两侧,分别用于调节第一催化剂床层和第二催化剂床层入口温度;开工加热炉(第四路)一般只在系统开车初期用于合成塔的升温。从氨合成塔底部出来的热合成气依次经废热锅炉(08E001)、给水预热器(08E002)、热交换器(08E003)降温,再经水冷器和氨冷器分离液氨后,未反应的合成气回到合成气压缩机循环段入口,与新鲜气、氢回收单元来的返氢混合后继续循环反应。
1.2 设备简介
氨合成系统热交换器(08E003)由澳大利亚W.E.SMITH公司设计制造,为立式单管程浮头换热器,08E003壳体长19 m、外径1.4 m,换热面积为1 096 m2,壳程和管程设计压力均为12.7 MPa,壳程和管程设计温度分别为260 ℃、290 ℃;08E003壳体材质为A387-12-2,内有列管2 986根,列管材质为A213-T12,两端管板材质均为A336-F12,列管与两端管板的连接方式为焊后轻微胀接。
08E003上部管板焊接固定在壳体上,下部活动管板直径偏小一些并连接一个半球形封头,封头底部连接有活动颈延长至换热器人孔通道处,活动颈与人孔通道之间有填料密封,并用不锈钢环加压和螺栓锁紧,该处亦是浮头自由伸缩的地方(如图2所示)。该设计选择延伸至内径更小的人孔通道作为浮头活动的密封面,减少了接触面,降低了密封面泄漏的几率。浮头采用填料密封结构,相较于内置膨胀节结构能承受更大的压力,且温差引起的管束膨胀量可在浮头部分有效吸收,尤其适用于管程与壳程温差较大的工况使用[1]。
08E003管程的工艺气进/出口温度分别为230 ℃、63 ℃,工艺气进/出口压力分别为10.20 MPa、10.15 MPa;壳程的工艺气进/出口温度分别为42 ℃、201 ℃,工艺气进/出口压力分别为10.7 MPa、10.6 MPa。
2 氨合成系统异常工况及原因推断
2.1 异常工况
2.1.1 无返氢时氨合成塔入口温度提升困难
正常工况下,氨合成塔入口温度(TC08001)一般稳定在200 ℃左右,在后系统氢回收单元停车、冷箱无返氢回到合成回路时,现场可回关热交换器(08E003)的冷激阀将氨合成塔入口温度提升至215~220 ℃。自2019年以来,氨合成塔冷激阀调节作用开始弱化,无返氢工况下全关冷激阀后,氨合成塔入口温度呈现明显下降的趋势,至2020年6月时,无返氢工况下氨合成塔入口温度降至209.6 ℃(最高值),无返氢工况下氨合成塔入口温度无法进一步提升,氨合成塔催化剂床层温度及出口气温度同步下降,不仅降低了化学反应的效率,而且使废热锅炉的产汽量下降,系统能耗升高、稳定性变差。2018—2020年氨合成系统停车、氢回收单元停车时,无返氢工况下且全关08E003冷激阀后氨合成塔入口气温度(TC08001)最高值见表1。
更多内容详见《中氮肥》2022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