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内容

一起双氧水氧化液贮槽爆炸着火事故的调查分析

[日期:2012-08-15] 来源:《中氮肥》2012年第4期  作者:于俊涛 [字体: ]

(安徽晋煤中能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安徽 临泉236400

 

[中图分类号] TQ 12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9932201204-0052-02

 

1  事故经过

2010631021,某公司双氧水装置循环冷却水泵断电停运,循环冷却水断供,在进行处理的过程中,1200氧化液贮槽发生爆炸、着火,随后操作人员紧急停车并报警,及时采取向氢化塔内充氮气、关闭相关阀门、切断电源等紧急措施,阻止了火势的蔓延,避免了事故的进一步扩大。事故造成氧化液贮槽上盖被掀翻,放空管管道及冷却器弯瘪,氧化液贮槽底部鼓起。

2  氧化液贮槽工艺简介

该公司双氧水装置采用蒽醌法生产工艺,以2-乙基蒽醌(EAQ)为载体,重芳烃及磷酸三辛酯(TOP)为混合溶剂,配制成具有一定组成的溶液(以下称工作液)。该溶液与氢气一起通入装有催化剂的氢化塔内进行氢化反应,得到相应的氢蒽醌溶液(以下称氢化液);氢化液与压缩空气一起通入氧化塔进行氧化反应,被氧化了的氢化液经氧化液气液分离器(V1202A/B)除去气体。被完全氧化了的氢化液为含有一定量双氧水的溶液(以下称氧化液),经自控仪表控制氧化液气液分离器(V1202A/B)内一定液位后,进入氧化液贮槽。由于氧化工序特殊的工艺特点,在操作控制过程中易出现氧化液第二分离器(V1202B)流空现象,造成大量高温空气夹带芳烃气进入氧化液贮槽,形成可爆气体,给安全生产带来隐患。

在双氧水生产过程中,氧化液贮槽是蒽醌法双氧水生产中的主要中间贮槽之一,常压,内部盛有氧化液、芳烃蒸汽、双氧水等物料,氧化液主要由蒽醌、磷酸三辛酯、重芳烃、双氧水等组成,双氧水含量为 6.3 g/L。与之相连的氧化液第二分离器(V1202B)压力为 0.35 MPa

3  事故原因分析

3.1  直接原因

1)循环冷却水泵断电后,循环冷却水断供后,由于操作停车不及时,氧化塔内氧化液温度迅速上升至60.7 ℃,氧化液温度超指标,造成双氧水分解,在氧化液贮槽内形成芳烃爆炸性饱和蒸汽,氧化液贮槽内的双氧水大量分解,形成憋压。

2)系统异常时处理不及时,未能及时停车,氧化液贮槽没有充氮条件,无法稀释爆炸性气体。

3)操作过程中工艺指标执行不到位,氧化液气液分离器(V1202B)液位波动较大,出现流空现象,造成大量高温空气夹带芳烃气进入氧化液贮槽,形成可爆气体。

3.2  主要原因

1)氧化液贮槽内双氧水分解以及产生的芳烃蒸汽量增加,通过放空冷却器时,冷凝下来的液体在冷却器内形成了液封,造成放空阻力大,贮槽憋压。

2)氧化液贮槽放空冷却器(直径273 mm,长 1 500 mm,换热面积5.6 m2)为管道式列管冷却器,内有φ25 mm47根。气体在通过φ25 mm管时,因气体流速过大导致静电火花产生是引起氧化液贮槽内可燃可爆气发生爆炸的主要原因。

3.3  间接原因

1)氧化液贮槽受放空冷却器影响,放空口偏小,紧急情况下

阅读:
录入:zdf

推荐 】 【 打印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点评: 字数
姓名:
内容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