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报表系统的开发与应用总结
叶秀玲
(川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四川 成都 610301)
[摘 要] 针对传统生产管理中生产报表填报存在的填报工作量大、处理速度慢、不易保存备查、多处填报、错报率偏高,以及老生产系统无法连接网络等问题,川化集团开发了生产报表系统,生产数据由纸张填报转为电子填报,通过网络进行数据共享和传递,且具备多人复核数据等功能,从根本上消除了原管理方式存在的缺陷,有效地提升了企业的生产管理水平。
[关键词] 生产管理;信息化;生产报表系统;开发;应用成果
[中图分类号] TQ 018 [文献标志码] B [文章编号] 1004-9932(2017)01-0077-04
1 公司生产管理及信息化状况
我国工业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加速了企业生产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各种信息系统的构建推进了企业的新型工业化进程。早期的工业企业更多地注重底层硬件系统(DCS、PLC网络等)的投入,通过控制系统实现对单套装置或者分厂级别的生产活动的控制,在这个阶段,生产数据和相关的信息基本上集中在分厂和车间一级,而且管理信息和生产系统是分离的,只能通过人工进行传递和执行。同样,川化集团的生产数据信息处理和生产管理业务流程也存在以下类似的问题。
(1)资源浪费。传统的纸张填报工作量大,纸张消耗大,且造成人工成本、时间的浪费。
(2)技术落后。原有的部分报表系统处理速度慢、功能单一、稳定性差、缺乏柔性,无法及时响应发生变化的计划。
(3)数据存储存在瓶颈。随着生产数据的不断增多,单靠旧式PC机进行数据存储已无法满足需求,且系统之间的数据不能共享,也不易保存备查。
(4)时效性差。老系统无法连接网络,不能随时查看最新的报表数据,同时降低了各相关部门之间的数据传递效率。
(5)数据安全存在隐患。一个数据多处填报,效率低,错报率偏高;数据修改方面也没有修改日志,无法进行数据追踪。
(6)无数据共享平台。关联系统之间部分项目名称、界面不统一,降低了数据共享的效率。
显然,在信息化高度发展、企业管理日趋精细化的今天,这样的生产报表系统已无法为领导决策提供及时准确的数据支撑。因此,操作方便快捷、数据安全准确、能够提供决策支持的生产报表系统的开发成为必然。
2 生产报表系统的开发
据国内通用软件工程设计模式(如图1),生产报表系统的开发流程为:需求分析→可行性研究→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编码→测试→验收→正式运行。
2.1 需求分析
(1)功能需求:据用户的意见,了解系统需要完成哪些功能。
(2)性能需求:系统所要达到的性能,如系统稳定性和响应时间等。
(3)运行需求:支持Windows NT 系列操作系统和SQL Sever 2000数据库。
(4)将来可能提出的需求:包括系统升级和功能扩展等。
(5)系统的数据需求:使用长期保存的信息,并且以一定组织形式并存储在数据或文件中,减少数据冗余,要把数据结构规范化。
2.2 可行性研究
2.2.1 技术可行性
网页设计:网页设计工具Dreamweaver 8。
图形处理:Fireworks 8。
动画制作:Flash 8。
生产报表系统业务逻辑层:VisialStudio.NET 2003集成开发环境。
数据访问层设计:VisialStudio.NET 2003集成开发环境。
数据库设计:PowerDesigner 11.0。
数据管理系统:Microsoft SQL Server 2000。
由于前期做了充分的技术准备,因此能够比较熟练地掌握上面这些设计开发工具,在技术上是可行的。
2.2.2 经济可行性和操作可行性
据对已有生产报表系统的分析来看,开发投入不大,但对提高企业生产经营效率是非常有用的,因此经济方面是可行的。
通过系统设计之前的调研、开发完成后的培训、正式运行阶段的回访,本系统的操作在用户组群内也是完全可行的。
2.3 概要设计
本系统采用软件工程学中最先进的“五层模式”应用架构体系(如图2),该体系包括如下内容。
(1)页面表现层:由ASP.NET WebForm组成,主要显示系统信息,为用户服务。
(2)业务逻辑层:或称为商业逻辑层,主要把表面呈现层的功能抽象化,为表面呈现层服务。
(3)数据访问层:主要访问数据库,也称为业务逻辑层服务。
(4)数据访问接口层:实现数据访问层访问数据库的抽象函数或接口。
(5)系统数据库。
2.4 详细设计
系统详细设计的目标是在计划的时间内完成系统需要实现的所有功能,开发出一个完整的生产报表系统。其功能模块如图3。
更多内容详见《中氮肥》2017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