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内容

碎煤加压气化废水酚氨回收系统运行问题及优化改进

[日期:2025-04-15] 来源:《中氮肥》2025年第2期  作者: [字体: ]

王育玺,李帅,李树林,崔富忠,卜鹏双

(伊犁新天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新疆 伊宁835000

 

 [摘  要]伊犁新天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20×108 m3/a煤制天然气项目气化装置采用鲁奇碎煤加压气化工艺,气化废水预处理设有煤气水分离系统和酚氨回收系统,产品煤气水经除油后进入酚氨回收系统,经脱酸脱氨、萃取脱酚及溶剂(萃取剂)回收单元处理后送至污水生化处理系统。基于酚氨回收系统生产实际,分析与探讨脱酸单元脱酸塔1.5 MPa蒸汽耗量大、酸性气管线结晶堵塞、酸性气送火炬燃烧存在环保问题,脱氨单元脱氨塔1.5 MPa蒸汽耗量大、副产稀氨水中酚含量高、原料煤气水中氨含量高,萃取单元萃取效率低等问题的症结所在。采取一系列优化改进措施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鲁奇碎煤加压气化炉;废水酚氨回收系统;脱酸单元;脱氨单元;萃取单元;运行问题;优化改进

[中图分类号]TQ546.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4-9932202502-0023-04

 

0    

煤炭是我国储量最丰富的化石能源。近年来,国家对环境保护和能源高效利用日益重视,加之我国能源结构的特性,煤制天然气技术逐步被推广应用。鲁奇碎煤加压气化工艺以其具有的技术成熟、对原料煤适应性广、单炉产能较大、耗氧量低、气化效率高等特点,在煤制天然气领域被广泛应用。但鲁奇碎煤加压气化炉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含酚类物、氨类物、氰化物、硫化物、焦油等有毒有害物质的气化废水,直接排入地下或河流会造成极大的环境污染[1];同时,气化废水中含有部分可回收利用的物质,回收后可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酚氨回收工艺主要是对气化废水中的酚类物、氨类物进行回收,但目前流行的酚氨回收工艺大多存在能耗大、回收效率低等问题。

伊犁新天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简称新天煤化)20×108 m3/a煤制天然气项目气化装置采用鲁奇碎煤加压气化工艺(赛鼎工程有限公司设计研发),项目于20173月投产,总体运行情况较好。其中,气化废水预处理设有煤气水分离系统和酚氨回收系统,煤气水分离系统产品煤气水经除油后,进入酚氨回收系统进行脱酸脱氨处理——采用加压汽提法脱除废水中溶解的CO2H2SNH3等,处理后的废水经冷却后送至萃取单元进行脱酚处理,脱酚后的废水经溶剂回收单元汽提处理后送污水生化处理系统。以下结合新天煤化的生产实际,就气化废水(煤气水分离系统产品煤气水)脱酚脱氨工艺存在的问题及其优化改进措施等作一分析与探讨。

1  气化废水处理工艺简介

鲁奇碎煤加压气化工艺之气化废水成分复杂,目前其处理过程主要包括除油脱酚脱氨、污水预处理、生化处理、深度处理等四大工序。除油脱酚脱氨主要是对气化废水中的有用物质进行回收利用,可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污水预处理主要是利用气浮、隔油沉淀等方法去除废水中的油、悬浮物等,以满足污水生化处理系统的工艺要求;生化处理技术主要有水解酸化、A/O(缺氧/好氧活性污泥法)、SBR(序批式活性污泥法)、A/A/O(厌氧/缺氧/好氧活性污泥法)、PACT(生物炭法)等,利用微生物群使废水中的有机物代谢分解转化为水、CO2等以达到国家排放标准;深度处理技术主要有臭氧氧化、MBR(膜生物反应器)、曝气生物滤池及活性炭吸附,经深度处理后的废水全部指标可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及回用标准。目前,大多数碎煤加压气化装置的气化废水处理后均可全部予以回收利用[2-3]

2  脱酸单元运行问题及优化措施

2.1  问题描述

新天煤化酚氨回收系统脱酸单元主要采用1.5 MPa蒸汽作为加热介质,满负荷生产时蒸汽耗量约20 t/h,原设计脱除出来的酸性气送克劳斯硫回收系统处理,但实际生产中由于受克劳斯硫回收系统运行工况限制,无法接收酚氨回收系统所产酸性气,为维持正常生产,酸性气送往火炬系统燃烧,而火炬焚烧过程存在燃烧不彻底、环境污染大、燃烧能耗高等问题,同时酸性气中含有部分氨,氨与酸性气中的碳相结合,在温度低于58 ℃的情况下容易形成结晶物(碳铵),堵塞设备与管道,影响脱酸单元的稳定运行,严重时会导致脱酸塔超压、酚氨回收系统停车。2.2  优化措施

2.2.1  蒸汽系统优化

受新天煤化全厂蒸汽系统供需平衡影响,采暖季节0.5 MPa蒸汽用量大,脱酸塔可按原设计采用1.5 MPa蒸汽作为加热介质;但在非采暖季,全厂0.5 MPa蒸汽过剩约180 t/h,无有效回收措施,只能放空,造成能源的大量浪费。通过对脱酸塔进行温度调整试验,发现脱酸塔塔釜温度由原设计的156 ℃降至148 ℃,系统各项工艺指标均在许可范围内——塔釜出水CO2浓度约190.8 mg/L(设计值≤200 mg/L)、H2S浓度约45.2 mg/L(设计值≤50 mg/L[4],故非采暖季脱酸塔改用0.5 MPa蒸汽作为热源,脱酸塔各项工艺指标可满足控制要求,运行负荷达80%,可满足全厂满负荷生产所需,实现节能降耗。

2.2.2  针对酸性气管线结晶的优化措施

酸性气系统增设酸性气洗涤吸收单元——在酸性气冷凝器入口管线处开孔,在管道内安装2套喷淋设施,采用稀酚水作为吸收剂对酸性气进行喷淋洗涤,脱除酸性气夹带的部分氨及油类物;同时,在酸性气分液罐内安装二次洗涤设施,洗涤后的酸性气中氨含量大幅降低,解决了酸性气管线结晶堵塞问题。

2.2.3  酸性气外送流程优化

由于酸性气长期送火炬燃烧带来巨大的环保压力及高能耗,经多次试验论证后,成功将酸性气改为送热电锅炉掺烧,节约了酸性气送火炬燃烧所消耗的燃料气,解决了火炬掺烧酸性气带来的环境问题,还可降低锅炉燃煤消耗。

3  脱氨单元运行问题及优化措施

3.1  问题描述

原设计脱氨塔采用1.5 MPa蒸汽作为加热介质,设计满负荷生产时蒸汽耗量约69 t/h,脱除的氨气经多级冷凝分离、洗涤后用脱盐水吸收,副产浓度约20%的稀氨水供锅炉烟气脱硫系统使用。但脱氨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① 满负荷生产时脱氨塔实际蒸汽耗量约73 t/h,高于设计值,增大了锅炉系统负荷;② 副产稀氨水中酚含量高,且稀氨水颜色偏白并略显浑浊,对烟气脱硫系统副产硫酸铵品质影响较大;③ 原设计氨凝液分油罐液位由氨凝液送往煤气水分离系统的流量控制,即部分氨凝液需长期返回煤气水分离系统,导致煤气水中氨含量不断增高,继而造成酚氨回收系统原料煤气水氨含量持续上升,由于脱氨单元设计处理能力有限,原料煤气水中氨含量过高导致脱氨单元超负荷(原设计原料煤气水氨含量为6 70010 800 mg/L,实际原料煤气水氨含量最高达14 000 mg/L),严重影响脱氨单元的运行,导致脱氨塔出水氨含量超标。

3.2  优化措施

更多内容详见《中氮肥》2025年第2

阅读:
录入:zdf

推荐 】 【 打印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点评: 字数
姓名:
内容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