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煤灰利用项目节能减排效果显著
长期以来,该公司对化工生产中产生的大量含炭粉煤灰多采用填埋方式处理,既浪费煤灰资源,又污染环境。而以粉煤灰、锅炉废渣为原料生产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新型墙体材料,可实现资源综合利用,可消耗废弃粉煤灰约11万t/a,同时每年可为公司化工生产节约标煤1.51万t,节水6.84万t,节约土地约120亩。
(安化 金俊莲)
尿素车间蒸发、解吸系统技改效果显著
河南煤化集团安化公司尿素车间采用的是斯奈姆氨自汽提工艺,碳铵液通过解吸排出系统,不达标的尿素解吸液排到循环水后不但腐蚀设备、污染环境,而且还造成化工物料的浪费。为了确保废液达标,公司首先从统一操作、严控工艺指标入手,将解吸塔温度从原来的136 ℃调整为139 ℃以上,保持水解塔底温度200 ℃以上,并严格控制解吸塔和水解塔液位。在操作上,严禁大幅度调整工艺,确保系统运行稳定。其次,先后对蒸发和解吸系统设备进行创新技改,对蒸发系统给定值进行了重新修订,解吸碳铵液出口增设换热器。经过稳定运行证明,蒸发系统操作的调整和设备的改造成功降低了进入解吸水解系统的负荷,有效控制了污染物排放,废液实现达标排放。与此同时,解吸后的物料又返回到系统重新利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安化 金俊莲)
汽轮机改造实现蒸汽梯级利用
根据国家节能减排政策和河南省发改委关停小火电发电小机组要求,安化公司于2011年2月份决定投资140万元,将属于关停行列的纯凝机组3#汽轮机组改造为抽背式供热汽轮机组。改造完成后,在该公司把锅炉产出的高温高压蒸汽变成化工生产需要的多种低压力等级蒸汽的过程中,3#汽轮机组将能够充分利用蒸汽的高低焓降(能量差)用来发电,即实现蒸汽的梯级利用。这样,一方面避免了能量的浪费,另一方面可以从蒸汽由高到低的转换过程中产生3000 kW·h左右的发电量。
(安化 李希军)
“五小科技”增效300万元
河南煤化集团安化公司积极组织广大职工广泛开展以小革新、小发明、小改造、小设计、小建议为主要内容的“五小科技”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2011年共产生“五小”成果147项,直接创经济效益300余万元。
(安化 李希军)
汽动泵代替高压水泵节资80余万元
河南煤化集团安化公司热电二工区锅炉给水原来由3台250 kW电机功率的高压给水泵供应。为节约运行成本,公司技术人员通过技改调整,将出口压力为14.0 MPa的汽动泵调整为与锅炉用水压力相匹配的6.0 MPa,投运成功后,及时停运了其中1台250 kW电机功率的高压给水泵。在满足系统平稳运行的前提下,每月可节电18万kW·h,年可节资电费80余万元。
(安化 金俊莲)
生产经营实现“开门红”
截至1月31日,河南煤化集团安化公司累计生产合成氨2.45万t、尿素3.57万t,分别增长了4631.41 t和5565.74 t;甲胺和二甲基甲酰胺分别完成月计划的104.03%和102.76%;工业总产值和销售产值均超额完成了月度计划,公司实现了元月生产经营“开门红”。
(安化 韩静)
冷却塔水封改造年节能20余万元
作为该公司的1台气体净化处理设备,冷却塔主要应用于煤气净化、除尘等方面的前处理,但是由于在建厂时期存在的设计缺陷,造成冷却塔水封排水时夹带煤气,不仅消耗高,而且使车间一氧化碳浓度超标,危害职工身体健康。该公司技术人员通过合力攻关,在原有水封井的基础上制作了1个水封桶,并将其上部与冷却塔之间用管线连接,使冷却塔排出的残余气体能够回收至冷却塔中。通过这项技术改造,不仅使现场一氧化碳的浓度降低到了安全范围以内,实现了保护环境和职工健康的目的,而且也起到了显著的节能效果。
(安化 李希军)
造气系统新建8台煤气炉成功投运
为了尽快解决造气系统煤耗高的关键问题,该公司决定对造气系统进行综合技术改造,其中包括对原系统的6台Φ3600 mm造气炉进行改造,并新建16台Φ2800 mm直筒造气炉,改造后煤气炉均采用炉顶取气。整个造气改造项目投入运行后,吨氨耗入炉煤降低200 kg,少耗蒸汽87 kg,节水0.17 m3,年平均可节省煤炭6.7万t,年均增加利润8000多万元。
(安化 韩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