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山西焦化紧紧围绕“吨焦成本下降100元、实现内部挖潜3亿元”的目标,努力提高经济运行质量。从原料采购、配煤研究、成本控制、产品销售、价格管控、对标管理、化工系统减亏、费用压缩、财务管理、绩效考核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减亏增效措施,主焦煤和肥煤的配入比例下降了6%以上,不粘煤的配入量由3%提高到4%,地采低硫主焦煤的用量由18%降至6%。截至6月底,吨入炉煤成本同期相比下降了50.04元。同时,化工系统减亏增效也取得了较好成绩。
主要原料提质、降价、保量供应。该公司充分利用山西焦煤的批量和规模优势,采用比价和竞标机制,推动所有物资采购价格总体水平下降。一是根据经济配煤需要,实行“菜单式”供煤,开展了省内外煤源调查,加大“三低”煤的采购量。二是高度关注煤焦油和粗苯市场波动大、采购范围受限、货源偏紧、资金紧张等因素,加强市场研判,拓展采购渠道。上半年,采购煤焦油8.45万t,到厂均价与指导价相比节资143.12万元;采购粗苯3.65万t,到厂均价与指导价相比节资52.18万元,清历史遗留欠款821万元。三是严格招标采购程序,逐步压缩库存,制定了《“准零库存”管理方案》。上半年,采购辅助材料、备品备件6210.30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1447.27万元,实施修旧利废268.80万元,废旧物资处置创收152.49万元。
销售管控成效明显。积极应对持续下行的焦炭市场和复杂多变的化工市场形势,紧紧围绕“稳售价、降库存、抓贸易、保回款、增效益”开展工作。从3月1日起,焦炭销售完全纳入了山西焦煤销售总公司“七统一”管理渠道。上半年,焦炭价格基本保持着省内较高水平,销售焦炭143.17万t,焦炭产销率100.33%,特别是在6月份焦炭价格大幅下跌之前,运完逾2万t落地小块焦,将焦炭库存降至历史低位;通过调整铁运和汽运比例创收192万元;铁路运输总量完成271.08万t,车均停时同比减少了19 min。同时,成立了市场信息部,制定了《原料采购及销售产品定价管理规定》,对原料和产品开展了全方位市场调研,加强价格对标,定期编制《主要化工原料和产品市场情况分析》报告,及时调整售价,进一步完善了价格管控体系。
全面开展创收增效。大力开展贸易业务,促进新产业板块创收增效。上半年,完成贸易收入30.98亿元,其中煤炭公司贸易工作组完成收入5.30亿元,贸易公司完成收入16.07亿元,进出口公司完成收入9.59亿元。新产业板块完成收入1.06亿元,实现利润579.03万元。
进一步加强了全面预算管理。财务部门严格控制成本费用,压缩非生产性开支。修定了《2012年可控费用预算考核指标》,刚性控制各子分公司服务取费、业务招待费、差旅费、会议费、领导职务消费、部门办公经费等可控费用。上半年,可控费用与去年同期相比降低了541.11万元。同时,建立了全方位的融资渠道,量入为出,统筹协调,平衡资金使用计划,为上半年生产经营及项目建设稳步推进提供了资金保障,确保了各项工作目标的顺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