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兖矿集团煤化分公司所属各化工生产企业严重亏损,为积极应对严峻的经济形势,加快转方式、调结构、减亏增盈步伐,煤化分公司在2012年初提出了“国有体制、民营机制”管理模式,在坚持国有体制不变的情况下,首先对生产经营最困难的兖矿峄山化工公司(以下简称峄化公司)实施承包经营管理模式探索。
峄化公司是一家有着几十年历史的老企业,主要产品生产能力为合成氨26万t/a、尿素46万t/a、甲醇4万t/a,职工2500名。自2008年下半年以来,生产经营形势每况愈下,进入2012年,峄化公司处于全面停产状态。
为使峄化公司尽快摆脱困境,在保证国有生产装置完好的情况下,煤化公司按照“立足国有体制,运用市场机制,包死基数,放开搞活”的思路,对峄化公司现有2套13万t/a尿素生产线及配套合成氨装置(不含现有公司办公及生活区等其他辅助设施)采取公开竞聘内部承包人或对外租赁经营者的方式。结合峄化公司新项目建设计划,经营期限自2012年4月1日至2014年6月30日。根据峄化公司新项目实施进度和变化情况,峄化公司有权提前终止或续签合同,经双方协商后变更或者终止合同。
经过公开竞聘,峄化公司一位副总经理成为承包人,组建了自己的承包团队。承包团队通过改革供销模式,优化供销渠道,整治生产现场,改进生产工艺,实施节能降耗改造,增产节能效果非常明显。与承包前的2011年同比,2012年合成氨、尿素产量分别增加6.3%和11.6%,吨产品综合能耗分别下降2.4%和0.2%,废水、废气污染物排放量降低13.4%~41.7%,污水处理站运行成本降低32万元。吨尿素耗电降低6.1%。按照吨产品耗煤计算,节煤4480 t,产生经济效益484万元。按照吨产品耗一次水计算,减少一次水12.48万m3,节省水费48万元。2013年与2012年同比,又有进一步的效果:合成氨、尿素产量分别增加了34255 t、54401 t,吨产品综合能耗分别下降22 kg、2 kg,废水、氨氮、锅炉烟气SO2排放量均有所下降。
在峄化公司承包经营取得显著成效后,煤化公司先后对峄化公司下属的邹城市白雪塑料制品有限公司、兖矿煤化工工程有限公司鲁南工程项目部和炉窑砌筑及烧嘴项目部、兖矿鲁南化工公司煤浆供应中心和醋酐生产装置、兖矿国宏化工公司甲醇汽油项目、运洗生产装置和碳酸二甲酯生产装置等实施了承包经营。
为在兖矿集团公司快速推广煤化分公司“国有体制、民营机制”管理模式经验,2013年4月28—29日,兖矿集团公司在鄂尔多斯市召开了兖矿鄂尔多斯能化公司加快发展现场会,下发了《兖矿集团有限公司关于支持兖州煤业鄂尔多斯能化有限公司加快发展的意见》,集团公司与鄂尔多斯能化公司签订了4年承包经营目标责任书,对鄂尔多斯能化公司实施总体承包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