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内容

山西焦化优化配煤降成本

[日期:2014-11-26] 来源:《氮肥信息》  作者:高伟 李彦 [字体: ]

今年以来,面对严峻的市场形势,山西焦化以“稳定焦炭质量、优化配煤结构、降低配煤成本”为核心任务,充分发挥配煤研究的技术优势,深挖内部潜力,优化配煤,降本效果显著。

理顺工作流程,规范操作管理。上半年,山西焦化配煤实验中心完善了与焦化厂、生产部、煤炭公司、销售公司、企管部等相关部门之间的工作流程,理顺了内部各室之间的工作程序,明确了各室的工作职责与工作内容,使权责更明确,职能更清晰,流程更顺畅。同时,起草制定了各岗位《工作标准》与《管理标准》,编制了各仪器、设备的操作规程,并将绩效管理、政治业务学习、仪器设备管理等内容纳入制度管理范畴,建立各类台账,使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化和制度化。

优化调整配煤比,稳定焦炭质量。根据存煤情况优化调整配煤比是配煤实验中心的重点工作。2月份以来,配煤实验中心逐步将部分长期库存煤种配用于系统,不仅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而且缓解了煤场库存压力。据统计,上半年调整配煤比52次,通过对煤质的研究实验,尽可能地加大了气煤、瘦煤等低价煤种的配用量,使入炉煤成本逐步下降。根据公司冶金焦炭的质量定位、用户需求及原料煤质量情况,结合各系统的生产特点,在焦炭市场疲软的情况下,配煤实验中心不断提高焦炭冷、热态强度,尤其是56月份,一、三系统焦炭反应后的强度达到了67.0%,提高了企业在焦炭市场的竞争力。

强化配煤研究,大力开展配煤实验。配煤实验中心除承担日常配煤方案的试验分析工作外,还承担着煤炭企业选点煤及新增煤种的试验分析工作和焦炭质量跟踪试验工作。经过不断探索,配煤实验中心对现有煤种已逐步形成几种配煤结构框架,均以低价煤资源为配煤中心,再分别建立起配煤骨架,减少优质炼焦煤的配用比例,使得配煤成本得到了持续、稳定控制。煤岩分析仪投入正常使用后,完成了企业所有进厂单种煤的岩相分析,初步完成利用单种煤的反射率理论模拟配煤。上半年40 kg小焦炉试验单种煤57次、配合煤24次,对生产系统质量跟踪15次。300 kg实验焦炉投入运行后,进行了9个小焦炉结焦性试验以及2个捣固配合煤结焦性试验,累计完成分析项目1540项,出具分析报告178份,其中完成煤的岩相分析40项,单种煤的岩相分析18项。

加强技术研发,建立数据模型。3月份,原料煤及焦炭质量较稳定,配煤比调整次数少,配煤实验中心抓住有利时机,积极开展了大、小焦炉的对比性试验,对3个系统的大焦炉与40 kg实验焦炉的6个试验方案进行相关性对比试验,寻找40 kg实验焦炉与大炉数据对应性关系,为数据模型的建立提供基础。同时,制定了煤质优劣评价规则,完成了14种进厂煤的煤质评价,出具了选点煤质评价报告7份,进一步完善了数据库,为下一步经济配煤奠定了基础。

阅读:
录入:zdf

推荐 】 【 打印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点评: 字数
姓名:
内容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