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内容

氧气燃烧爆炸事故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日期:2013-12-02] 来源:《氮肥信息》  作者:陈英 [字体: ]

兖矿鲁南化肥厂共有3套空分装置。为确保3套空分装置的安全运行,公司对氧气燃烧爆炸的相关事故进行分析研究后发现,爆炸事故发生概率最大的情况有两种:一是主冷(即冷凝蒸发器)爆炸事故;二是氧气管线燃烧爆炸事故。

主冷爆炸的主要原因

主冷是联系空分分馏塔上、下塔的纽带,是空分装置的心脏部件,主冷中氧气纯度较高(正常情况下氧气纯度≥99.6%)、特别是外压缩流程空分主冷中液氧蒸发量大,乙炔、乙烯等碳氢化合可燃物极易浓缩积聚,产生静电等激发能量的机会多,所以发生爆炸的可能性较大。

1.空分装置的选址不合理

因企业扩产导致的空间不足或设计时没有严格执行最新的国家标准,导致空分装置周围环境质量下降,乙炔、甲烷、乙烷、乙烯等碳氢化合物被吸入空气压缩机,进而进入分馏塔装置,最终引发主冷爆炸事故。

2.无精确的分析仪器

液氧中乙炔的危险性最大,被公认为是主冷爆炸的导火索,传统空分工艺对乙炔的分析方法是用乙炔铜目视比色法。该方法分析结果严重滞后,无法及时监控主冷状况;误差大、操作复杂,而且药品质量、纯度问题无法科学标定;无法检测到主冷液氧中的甲烷、乙烷、乙烯等碳氢化合物含量。碳氢化合物色谱仪目前国内能够独立生产的厂家不多,而且仪器的精度和重现性无法精确到0.01×10-6;国外进口仪器中美国高迈的碳氢化合物色谱仪虽然精度高,但是故障率较大。以上仪器问题的存在也将加大空分主冷爆炸的危险性。

3.大气环境质量的控制难度加大

随着化工行业的不断扩充,空气质量发生了很大变化,钢厂或化工厂放空气中的碳氢化合物不断增加,总烃含量一旦超标,极易引起主冷发生爆炸事故。

主冷爆炸事故发生的防范措施

1.空分装置必须安装在主导风向的下风侧,且尽量远离排放CO2、乙炔、甲烷、乙烷、乙烯等物质的地方。

2.配置灵敏度高、重现性好、精度高、基线稳的高质量碳氢化合物色谱仪,最好有2种仪器进行比对分析,避免仪器故障时数据缺失。

3.空分流程目前主要分为外压缩流程和内压缩流程,外压缩流程即从分馏塔出来的低压氧气、氮气经外置压缩机加压到使用压力后外供,内压缩流程是用泵压缩液态产品,再经复热、气化后外供。外压缩流程中,主冷液氧浓缩,正常情况下只有1%的安全液氧排放,如果分析发现主冷中碳氢化合物含量偏高,必须加大液氧排放量,确保主冷安全。内压缩流程中液氧直接经液氧泵加压,其远远低于外压缩流程,大大提高了内压缩流程的安全性。

氧气管线燃烧爆炸的主要原因

1.机油在管壁附着厚达7~8 μm,在1.6 MPa压力下,氧气管线中铁锈与管壁摩擦发生强烈燃烧,在10 μm时能发生爆炸。

2.管道吹刷不干净,管内锈蚀严重或由于气流与管壁长期摩擦产生铁粉,当这些铁粉和FeOFe3O4粒度为10~100目时,其燃点仅300~400 ℃,不但极易与氧继续氧化产生热量而且产生静电。刚开时这些杂物在阀前后、弯头、T型连接管处产生漩涡现象,使局部温度急剧上升,引起管道起火或长期冲击管壁,局部管壁壁厚减薄,引起管道破裂而燃烧。

3.氧气管道的燃烧绝大部分是在阀门开、关时产生的,所以阀门选择的合理性颇为重要。国内好多厂家选择阀门的材料和阀门的结构不慎重,甚至选用铸铁闸阀,而闸阀前后又不加均压旁通阀;管路有U型或倒U型使铁锈等赃物易被积累;弯管曲率半径过小;氧气管道与高压电线、重油管线布置很近。

4.管理不严、职责不清、没有专人或专门机构进行管理、无送氧操作规程。

5.局部流速过大而引起燃烧爆炸。

氧气管线燃烧爆炸事故发生的防范措施

1.管道和阀门必须彻底脱脂,其脱脂要求和质量检验按GBJ235-82HGJ-82脱脂工程施工验收规范;彻底清除管道内焊渣,焊缝必须探伤;送气前必须用干燥无油的氮气或空气进行气压试验,彻底吹除,吹刷气速不低于20 m/s

2.管路设计要考虑防雷、防火、防铁锈措施,管道法兰中垫片材料选择必须合理。

3.阀门及前后管材必须选择不锈钢管材,旁通阀安装位置必须考虑周围环境的安全条件。如果有干净气源则使用气动遥控操作,可以用电动阀,但附有电气设备应考虑防爆。

4.目前氧气管路没有设置送氧阀的旁通均匀阀,送氧时必须在阀后充干燥无油的氮气或空气。当阀后压力比阀前压力低0.3 MPa时,再开送氧阀。

5.加强氧气管道管理,绘制管路图,编排管道、阀门号码,建立管路、阀门档案和管理制度,专人负责及时检查、维修。

阅读:
录入:zdf

推荐 】 【 打印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点评: 字数
姓名:
内容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