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焦化集团有限公司焦炭生产能力360万t/a,包括一系统100万t/a、二系统130万t/a和三系统130万t/a。一系统荒煤气量50000 m3/h,采用A-S脱硫工艺,出口净煤气H2S含量≤500 mg/m3;二系统荒煤气量62400 m3/h,采用改良ADA脱硫工艺,出口净煤气H2S含量≤300 mg/m3;三系统荒煤气量62400 m3/h,采用真空碳酸钾脱硫工艺,出口净煤气H2S含量≤300 mg/m3。
2012年10月颁布的《炼焦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6171—2012),规定现有企业自
1.改造方案的选择
由于3套系统的脱硫装置均在产,不可能边生产边改造,只能新建二次脱硫装置,与原装置或串(联)或并(联),使出口净煤气硫含量达到新标准。
经现场测量和与厂区布置总图核对,3套系统脱硫装置周边场地均十分紧张,一系统即使占用绿化地带,可利用的空间也仅为52 m×17 m;而二、三系统须占用原有的道路。为此,公司决定选用占地面积小的脱硫再生一体塔,脱硫工艺选用改良ADA法。
脱硫再生一体塔工艺的优点:①脱硫塔和再生塔合为一体,无反应槽,工艺流程短,占地面积小,投资少;②改良ADA脱硫工艺技术成熟,运行稳定。但采用脱硫再生一体塔工艺有如下缺点:①脱硫塔和再生塔合为一体,塔体高度增大(42~48 m),加大了巡检和检修的难度;②塔体直径大,要求填料和内件重量尽可能轻。
2.设计指标及要求
一系统入塔煤气量50000 m3/h,入塔煤气温度35~40 ℃、压力约8 kPa、H2S 含量1000 mg/m3;二、三系统入塔煤气量均为62400 m3/h、温度约37 ℃、压力约8 kPa、H2S 含量1000 mg/m3。设计要求出塔净煤气H2S含量≤20 mg/m3,脱硫效率达98%。
3.应用中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1)关于反应时间的问题
改良ADA脱硫工艺要求溶液在反应槽内的停留时间为5~10 min,而脱硫再生一体塔工艺中无反应槽,为确保溶液的反应时间,达到脱硫效果,采取如下措施:①一系统脱硫塔塔径为6 m,脱硫再生一体塔底部采用标准的椭圆封头,因此塔底不能作为液体贮槽使用,经计算,另设计1个V=800 m3的贮槽,正常运行时作为富液槽,接纳系统中的循环溶液,保证溶液的反应时间并参与系统的正常运行,检修和事故状态下作为事故槽,容纳系统所有溶液,利于检修;②二、三系统脱硫塔塔径为6.8 m,脱硫再生一体塔底部无法采用标准的椭圆封头,于是将其底部设计为槽,其作用相当于富液槽,接受系统正常运行时的循环溶液,保证溶液的反应时间,事故槽单独隔离,仅在事故状态下使用,且为了补充系统中消耗的溶液,增加2台流量为32 m3/h的脱硫液泵,间断从事故槽中将溶液补入脱硫塔中。
(2)气液分配盘的选择问题
脱硫再生一体塔塔径大,内件应选择重量小且易安装的设备。一系统煤气量小,塔径小,采用常规的槽盘式气液分配盘,但槽盘式气液分配盘安装难度大,精度要求高,且制作困难;二、三系统煤气量大,塔径大,因喷头式分配盘在同等直径下重量小于槽盘式分配盘,所以二、三系统气液分配盘采用的是喷头式。
(3)填料的选择问题
填料选择主要考虑满足以下要求:重量小,便于安装、拆卸,利于检修;填料间的再分布装置重量尽量小,以减小塔体重量。
竹格栅填料用于焦炉煤气脱硫,从脱硫效率、阻力以及操作稳定性等方面来看成熟、可靠,故一、三系统采用整砌的竹格栅填料。
二系统填料选择时考虑了以下几种方案:方案一,脱硫再生一体脱硫塔选用竹格栅填料,但因前期脱硫采用花环填料,易导致花环填料带入新系统而堵塞竹格栅填料,影响脱硫效果;方案二,选用全瓷填料,但塔体承重大;方案三,选用增强聚丙烯花环填料,因塔径大,填料高度达4.5 m,且系统低压蒸汽温度高,在吹扫过程中易造成填料坍塌。再三权衡后,最终选择了全瓷和增强聚丙烯花环混合填料。
(4)关于巡检难的问题
改良ADA工艺要求不定时观察塔顶再生槽内泡沫的生成情况,以便及时调节。脱硫再生一体塔高度大,巡检难度大,为解决此问题,采用了工业电视监控技术,将监控信号引入操作室内,随时进行观察。
(5)与原煤气系统连接的问题
新系统建成后,与原煤气系统采用带压开孔连接。
4.工艺流程简介
来自原系统脱硫后的煤气进入脱硫再生一体塔脱硫段,在塔内自下而上与脱硫母液逆流接触,母液吸收煤气中的H2S,脱硫后的煤气送入用户。吸收了煤气中H2S的脱硫富液自流进入富液槽,经富液泵加压送入塔顶喷射再生器中,在此与空气接触乳化氧化后进入母液再生浮选段,浮选出的硫泡沫送入硫泡沫槽,再经硫泡沫泵送往二系统熔硫系统处理。再生后的贫液进入脱硫再生一体塔下段的脱硫塔,继续与煤气接触进行脱硫反应,完成脱硫液的闭路循环。
5.实际运行情况
本着“总体设计,分步实施”的原则,先从一系统改造入手,2014年5月一系统脱硫改造项目土建开工,经过6个月的紧张施工,于2015年1月初投运。汲取了一系统技改的经验教训,二、三系统脱硫改造项目从施工到投产仅用了4个月的时间,于2015年6月底投用。目前3套系统运行稳定,操作简单,投产至今未出现过任何操作事故及停车事故。从运行数据来看,3套系统的脱硫再生一体塔后净煤气中H2S含量均小于20 mg/m3。虽然正常生产时入塔煤气的H2S含量低于设计数据1000 mg/m3,但在
(山西焦化 范秀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