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工业冷却塔技术源自1970年从国外引进的6套化肥生产线,至今已有40多年的时间。最初的冷却塔设计都是参照国外的图纸和技术参数,为确保冷却塔的温降效果,国内设计院、制造企业无论在冷却塔的气水比、布水面积、填料体积、淋水密度,还是水泵流量、扬程、管道系统及阀门、风机风量及功率等,各方面的工艺参数均有富余,而冷却塔是个物理产品,定量的风与定量的水在定量的容器内产生热交换,设计上多余的风量和水量及扬程均被白白地浪费掉。
1.系统状况
湖北宜化813公司设计产能为合成氨1000 t/d、大颗粒尿素800 t/d。厂内综合循环水系统现有1000 m3/h冷却塔11台、1500 m3/h冷却塔2台,13台冷却塔均为方形逆流式冷却塔,设计总处理水量14000 m3/h(单塔实际处理水量1000 m3/h,13台冷却塔在运);设计进塔水温43 ℃[ 实测进塔水温29.5 ℃(环境温度14~25 ℃)],设计出塔水温33 ℃[实测出塔水温23.3 ℃(环境温度14~25 ℃)];冷却水上塔阀门开度为25%,冷却水回水压力为0.35 MPa。
13台冷却塔风机电机总额定功率为585 kW:系统循环水泵共6台(含3台节能泵),运行4台,水泵出口压力0.48~0.5 MPa,出口阀门开度45°,额定杨程47.4 m,单台泵实际流量3250 m3/h(均值);水泵电机总额定功率560 kW,额定电压6 kV,额定电流65.4 A(实际运行电流60 A)。系统风机能耗较大,电机和减速机维护费用也较高。
2.循环水系统富余压力点
一般循环水系统设计中,富余水能主要来源于如下五个方面:①势能,即换热装置因位差(相对于冷却塔)而具有的势能;②系统各处阀门的闭压;③装置优化能量,即调整各装置在最佳工况下运行所节省的能量;④水泵优化能量,即调整水泵在额定工况下运行,提高其运行效率所节省的能量;⑤循环水中的动能利用,即循环水末端静压。
3.改造方案可行性分析
冷却塔节能改造欲用水轮机替代电机驱动风机,这就需要水轮机输出轴功率大于风机轴功率。对水轮机输出轴功率与系统具有的富余能量作如下计算与分析。
(1)风机轴功率匹配校核
W电=(W×I2×η)/I1
式中:I1——风机电机额定电流(84.2 A);I2——风机电机平均运行电流(75 A);W——电机额定功率(45 kW);η——传动装置效率(η=η电机×η减速机×η传动轴=0.94×0.9×0.98=0.83)。故W电=(45×75×0.83)/84.2=33.3 kW。
(2)水轮机做功压力(折扬程)计算
H= W电/(g ×Q×η)
式中:g——水容重(9810 kg/m3);Q——水轮机进水流量(1000 m3/h,合0.28 m3/s);η——水轮机效率(0.92)。故H=33.3×1000÷(9810×0.28×0.92)=13 m。
(3)水轮机入水压力(表压)计算
水轮机出水口至布水器位差=4 m,布水压力=1 m,则水轮机入水压力(表压)H3=水轮机做功压力-水轮机出水口至布水器位差+布水压力=13-4+1=10 m。
(4)系统运行状况分析
塔顶与回水压力表位差H1=18-4=14 m,水轮机进水管道中心离塔顶高度H2=0.8 m,水轮机入水压力H3=10 m,则用水轮机驱动冷却塔风机所需回水压力(以地面为参考点,即装置回水压力表处)=H1+H2+H3=14+0.8+10=24.8 m。
813公司循环水综合回水压力为35 m(折扬程),故改造方案可行。
4.改造效果
(1)系统运行情况
改造后,凉水塔上水阀开度由1/5改为全开,上水管压力由水轮机进口固定开度控制;凉水塔进水量不减少,循环水泵电流未增加,管网压力未增加。
①凉水塔运行数据对比:改造前后均运行5台循环水泵、单台凉水塔进水量均在1010~1020 m3/h,风机转速则由950~980 r/min增至1420~1450 r/min,风速由10~11 m/s增至12~13 m/s;改造前13台风机电机总功率550~570 kW,改造后因采用水轮机,电耗降为0;循环冷却水温度由29.2/34.3 ℃(冷/热)降至28.8/34.0 ℃(冷/热)。
②循环水泵运行数据对比:改造前后循环水管网压力均为0.39 MPa,循环水泵电流均为60 A(均值);改造后环境温度则由27.1 ℃降为26.2 ℃,冷水温度由29.2 ℃降为28.8 ℃,热水温度由34.3 ℃降为34.0 ℃。
(2)效益评估
原凉水塔风机电机的额定功率为45 kW,共13台,按有效功率85%计,改造后月节约电量45×85%×24×30×13=35.8×104 kW·h,电价按0.58元/ (kW·h)计,年节约电费35.8×104×0.58×12÷10000=252万元。
13台凉水塔用水轮机替代电机驱动风机,改造费用为320万元,15个月即可收回投资。
(湖北宜化 肖聪,等;南京峡谷能源科技 严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