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甲醇价格震荡下跌,令上游生产企业徘徊于亏损边缘。在产能过剩的背景下,一些企业纷纷上马甲醇制烯烃项目,在消耗大量甲醇的同时向产业链下端延伸。业内人士担忧,新项目有可能带来新的产能过剩。
受到需求不振的影响,今年甲醇产业上下游的日子都不太好过,不少企业处于亏损边缘。甲醇价格波动主要受下游需求影响,现阶段甲醇现货平均生产成本在2750元/t左右,现货价格在2800元/t左右,刨除运输费用,甲醇的利润相当微薄。今年经济增速放缓,与甲醇下游产品相关的房地产、建筑等行业受到深度调整,需求不旺直接传递到上游生产厂家。
不过,据调查,今年前三季度甲醇消费量并不比去年差。业内人士估计今年全国甲醇表观用量将在2800万~3000万t之间,同比增长1~2成,将维持往年较高增长的趋势。虽然受到房地产调控影响,下游产品甲醛、板材等用量减少,但是甲醇燃料、甲醇制二甲醚等新用途增长快速,成为有力支撑。
事实上,价格下跌的最主要因素是产能过剩,上游不断开工和新建甲醇项目成为产能过剩的源头。据统计,近年来,中煤能源(601898)、泸天化、广州控股等上市公司先后进军甲醇生产;中国神华(601088)、兰花科创(600123)也纷纷扩产。
初步统计,今年西北地区还将有一批甲醇项目重启。如甘肃蓝星20万t/a、华亭中煦60万t/a、青海中浩60万t/a,格尔木炼油厂30万t/a甲醇装置已重启调试,河北焦炉气生产负荷明显提升,也在联产甲醇。业内预计甲醇市场供货量还将逐步增加。
由于化工企业的特殊性,一旦停产将面临很大的损失,一些企业宁可亏损也要维持生产。另外,一些厂家采用联醇工艺制作甲醇,甲醇作为副产品无法单方面停产。这些因素加重了产能过剩。
当前市场对甲醇需求仍处于一个相对高位,因此短期市场供需相对平衡。但从中期来看,伴随着外围氛围震荡以及中国经济增速下滑和需求淡季来临,下游需求将有减无增,后期甲醇市场供需矛盾会逐渐显现。
受到经济下行影响,目前甲醇生产甲醛、醋酸等下游产品已经薄利难续。据申银万国分析师介绍,甲醇正在转向三种新的消费方向:一是生产二甲醚燃料;二是直接加入汽油掺烧,低比例掺烧汽车无需任何改动;三是用甲醇制作烯烃产品,可以缓解我国石脑油不足和低碳烯烃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
上述甲醇的新消费方向中,替代能源是最可观的前景。甲醇汽车是我国新能源汽车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甲醇燃料与二甲醚已经被确定为今后20~30年过渡性车用替代燃料。与电动汽车、氢动力汽车等新能源汽车相比,甲醇汽油是更加现实的新能源。
然而,随着近年大量甲醇制二甲醚项目上马,二甲醚燃料市场也已出现过剩。二甲醚作为掺烧燃料方面,因为重大安全事故频发,目前各地监管部门加紧了对二甲醚的生产运输监控。
一些甲醇上中游公司开始向第3个消费方向延伸,即用甲醇制作烯烃。颇受市场关注的宁波禾元化学60万t/a甲醇制烯烃项目即将开工,届时甲醇需求量在100万t/a以上。据统计,截至2012年底,国内将有5家石化厂家按计划扩产或投产烯烃,释放产能289万t/a。届时,国内聚乙烯产能将达到1195万t/a,聚丙烯产能将达到1212万t/a。甲醇的产能过剩会延伸到烯烃,重蹈甲醇制二甲醚的覆辙。
值得注意的是,在烯烃领域,既有甲醇制烯烃,又有原油制烯烃。如果未来原油价格低于90美元,原油制烯烃将比甲醇制烯烃具有更大的成本优势。这将是可能影响甲醇产业链的又一风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