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素涨价 煤厂窘境仍将持续
自今年3月以来,国内煤价持续走低。早在2012年我国煤炭市场供求关系已出现逆转,煤炭定价随之彻底放开,成为了完全市场化的产品,其定价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而随着2013年我国经济增速放缓,以及受到环境等诸多方面约束,下游各产业对于能源包括煤炭的整体需求不仅是负增长,甚至开始减量。对比过去10年煤炭给行业带来的巨大产能,供求过剩在此时越发凸显,从而加快了煤价下滑速度,且在短期内很难得到解决。
尿素无刚性成本支撑
尿素企业与煤炭企业作为行业上下游,本就是相互依存的关系,特别是在尿素价格处于下跌行情中,煤价无疑是支撑成本的首选利好因素。但如今这一利好却变得不值一提。由于当前煤炭行业异常低迷,煤企大多艰难度日,甚至连晋煤、阳煤这样的煤炭集团也不例外。据悉,为消化自身库存压力,旗下企业成为了煤炭集团主要的消费群体,这其中也包括下属尿素厂,同时为减少这些企业外采低价煤的情况,集团内部供煤价也进行了相应调整,仅7月降幅就超过了100元/t。大部分中小型煤厂不仅积极送货到家,而且可以赊销。弹性煤价给尿素厂带来了更为灵活的弹性成本,这就是尿素缺少成本支撑的主要原因之一。
尿素销售靠联储 定价靠市场
年初至今,国内尿素价格整体处于跌势,其间虽有几次反弹行情,但大多迅速结束。由此也给经销商增添了过多的风险意识,以至对市场信心严重不足。最终结果就是联储、联销成为常态操作模式,甚至就连业内公认的夏季备肥行情也很少看见买断。至于后期的定价任务则完全抛给了市场,相当于随行就市。
综上所述,由于相互赊销或联销,煤厂、尿素厂、农资经销商三者之间已经缺少了相互制约力,导致尿素定价要靠终端消费者决定。只有当终端农户认为价格合理并开始采购时,才能看到价格支撑。表面来看,即使经销商低价销售,风险也可层层转移,经销商可转嫁给尿素企业,尿素企业又可转嫁给煤炭企业。其实质却是各环节缺少利润空间的畸形运作。如此下去,尿素行业前景堪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