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内容

中国氮肥产业发展的问题分析

[日期:2014-01-15] 来源:《氮肥信息》  作者: [字体: ]

氮肥行业的资深专家刘淑兰表示,近十年来,中国的氮肥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主要表现为:产能、产量发生变化;原料结构调整有突破;产业集中度明显提高;氮肥新品种有所发展。但伴随产业发展,氮肥产业发展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产能问题。伴随产业发展,产能过剩问题越来越突出。目前尿素的产能是7148t,到2015年将达到9000t。氮肥行业面临着资源和环境的双重约束,国家相继出台了高耗能产品的能源消耗限额,加强对企业能源消耗的监管,包括合成氨、尿素、碳铵、硝酸等。此外,天然气、煤、电、水资源价格在不断上升,资源的约束对氮肥产业来讲是越来越大。

二是化肥优惠政策对氮肥的影响。长期以来,政府为了有效解决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实施了包括合成氨的气价、化肥产品运价和电价优惠,并免收一些增值税,这些政策的实行对中国化肥行业的发展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来看,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家虽然没有明文取消这些优惠政策,但是几经调整,气价、电价优惠幅度明显降低,化肥优惠政策的取消将是必然的趋势。以化肥生产所用天然气的气价为例,目前按照存量气到厂气价1.6/m3,增量气价要提到2/m3以上,而且化肥气价的取消已经有了时间表。到2016年,化肥的存量气、增量气将实行并轨。化肥的运价,在2003年之前化肥的铁路运输执行的特殊运价是23.4(每吨千公里价,下同),运价几经调整,目前执行二号运价,提高了73元,应该说增长了200%。这些都会让化肥企业面临生存危机。

三是尿素的出口政策。为了保证国内的用肥,从2004年以来国家多次调整化肥的出口政策,目前执行的政策是按淡旺季执行不同的关税,以及执行同价的关税。从2013年看,尿素的基准价是2.26元,淡季窗口期71日—1031日执行的税率是2%,其余8个月将征收75%的特别关税。应该说,这种出口政策对于绝对保证国内用肥的需求确实起到了作用,但是在目前产能过剩的情况下,很多企业纷纷提出建议,希望政策调整。

四是淡季储备政策。中国农业用肥有淡旺季,从2004年开始国家实行了化肥淡季商业储备制度,运作原则是企业储备、银行贷款、政府贴息、市场运作、自负盈亏。去年共淡储1600t,今年又增加了200t,淡储制度确实保证了春季用肥。但是近年来由于产能增加,储量过大,反而导致旺季价格低于淡季价格,使流通企业亏损严重,市场信心缺失,农资企业亏损,且生产企业的开工率明显降低。

五是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对化肥产业的影响。(1)农业经营主体改变,随着土地流转,传统个体农户让位于种植大户;(2)农业的高效、农产品的安全、生态、环保的发展方向要求化肥必须高效化、功能化、便捷化和友好化发展;(3)农业的生产模式要求化肥企业要积极创新经营模式,要由传统的化肥供应商向综合服务商转型;(4)科学施肥理念的普及,测土配方的推广,对氮肥品种提出了新要求,同时也为新品种化肥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对氮肥产品和服务提出了创新要求,也就对氮肥企业提出了新的要求。

阅读:
录入:zdf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化肥月产量扭转下滑态势
下一篇:短 讯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点评: 字数
姓名:
内容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