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内容

风光不再 氯化铵前景日益暗淡

[日期:2014-02-17] 来源:《氮肥信息》  作者: [字体: ]

近年来,传统化肥氯化铵风光不再,正在跌入漫漫熊途之中。而如果将诸多影响因素综合加以考量,氯化铵市场前景更加堪忧。

第一大因素是被动扩能。氯化铵被动扩能主要源于联碱法纯碱。按目前生产工艺,氯化铵与纯碱的产出比高达11,即每生产1 t纯碱要同时联产1 t氯化铵,这是不容生产企业选择的,要选择联碱法纯碱就得联产氯化铵。当前国内纯碱总产能已超过3500t以上,联碱法纯碱几近半壁江山。令人担忧的是,各地纯碱扩能方兴未艾,预计本年度纯碱将新增产能400t以上。而因氨碱法纯碱副产很多难于处理的碱渣,存在环境污染和占用大量土地等弊端,故在一些卤水、盐矿丰富的内陆地区,联碱法纯碱成为扩能主流,从而导致氯化铵产能被动增加。      

第二大因素是被替代。因为氯化铵用途很少,绝大部分只能作为氮肥用于农业。但氯化铵含氮量远低于尿素,综合肥效甚至不敌硫酸铵、碳酸氢铵,而且大量使用还会导致土壤酸化、板结。二实际上硫酸铵、碳酸氢铵等低效化肥早已经退出了化肥的主角地位,市场交易量逐年递减,其淡出的轨迹就是氯化铵的未来。鉴于氯化铵的低肥效及其他缺陷,被逐渐替代已不可避免。目前随着生产集约化程度的提高以及劳动力资源紧缺化,农业种植领域对化肥品质的需求转向了高浓度化,主要表现为高氮和高含量复合肥需求逐年递增。因此,除了尿素直接替代氯化铵外,尿素通过复合肥间接替代氯化铵步伐也会越来越快,这无疑预示着氯化铵的最大用途正在快速消失。

第三大因素是需求不旺。目前氯化铵最大下游仍为复合肥业,虽然时值淡储启动时间段,但绝大多数复合肥企业仍然保持观望等待态度,大批采购意愿不强。因为随着纯碱行情上涨,大量停产装置会相继开车,对于联碱法纯碱企业来说,纯碱增产量与氯化铵增产量成正比,这也意味着短期内市场将集中放量供应氯化铵,因此其价格还将有一定的下跌空间,晚些操作可能更有益。同时,往年复合肥淡储企业在淡储中并没有得到多少收益,今年如太早加大复合肥产量,除了会积压资金,库存产品还有贬值风险。并且正值淡储初期,离用肥旺季尚远,大批采购氯化铵显然不到最佳时机。

阅读:
录入:zdf

推荐 】 【 打印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点评: 字数
姓名:
内容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