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份以来,液氨价格持续上涨,大幅走高。河北地区在短短的一个月时间里,涨幅达500元(吨价,下同),前期价格低点在2200元左右,目前出厂报价已涨至2700元,其他市场大多涨幅也在200~400元不等。从全国市场看,目前出厂报价大多已在2500元以上,高的超过2900元,整体价位已回升至6月份时的价格水平。
据分析,液氨价格大幅上涨,主要有以下四方面原因。
一是煤价上涨推动。我国绝大部分合成氨都是以煤为原料,10月份以后,煤价开始止跌反弹。以最具代表性的环渤海地区发热量23027.4 kJ动力煤价格为例,11月27日该价格指数为576元/t,比前一报告周期上涨11元/t,比年内价格低点530元/t上涨了46元/t。煤价上涨导致合成氨生产成本上升。
二是天然气供气紧张。我国有近30%的合成氨以天然气为原料,今年全国天然气供需缺口达220亿m3,今冬明春国内天然气供需矛盾为历年来最为严重。随着冬季取暖用气高峰期来临,10月份后即有河北、西南、新疆、宁夏等部分气头氮肥企业因供气紧张而消减负荷甚至停产,进入12月份以后,为保民用气,预计停减产的气头氮肥厂家将会更多,这样使得液氨供给趋紧,特别是气头氮肥厂家较多的地区影响更大。
三是尿素价格上涨。在我国,大部分合成氨都用于生产尿素。11月份以来,尿素销售形势明显好转,价格出现50~100元上涨,市场需求增加,企业走货顺畅。前期在尿素销售不好时,厂家为减轻销售压力,少生产尿素而变为直接售卖中间产品液氨,在尿素销售状况好转后,已没必要再这样做,这样也相当于减少了液氨市场的供给压力。
四是下游需求较好。随着冬储肥生产来临,复合肥厂家对液氨需求量增加,加之液氨还有化工、矿业等下游需求,这些行业的需求状况也相对较好,从而对液氨价格形成了较强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