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内容

尿素造粒塔改造及改后问题的处理

[日期:2012-02-15] 来源:《中氮肥》2012年第1期  作者:李有严 [字体: ]

(云南解化清洁能源开发有限公司解化化工分公司, 云南 开远661600

 

[中图分类号]TQ 441.41[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1004-9932201201-0029-03

 

我公司尿素装置采用的是水溶液全循环生产工艺,1996年建成投产,设计能力为110 kt/a,现生产能力已达200 kt/a。装置尿素造粒原采用Ф13 m(有效高度55 m)造粒塔生产小颗粒尿素,200511月新上Ф16 m尿素造粒塔(有效高度76 m)后,改由新塔生产小颗粒尿素。公司进行产品结构调整时,尿素造粒又改回由Ф13 m造粒塔(以下简称老塔)生产。但改回老塔生产后,一些问题也暴露出来了,为此公司对老塔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造。

1 老塔生产存在的问题

在改回Ф13 m造粒塔生产后,生产出的成品尿素品相较差,颗粒小,粉尘多,影响了产品的竞争力。表1列出了20103CO2负荷为35 m3/h时成品尿素颗粒分布情况。

从表1可以看出,粒径在1.5~0.85 mm尿素占77.61%,而粒径在2.0~1.5 mm的尿素只占20.19%。从塔底皮带成品外观看,颗粒整体偏小,大小不均,空心粒子多,0.3 mm以下的尿素几乎近似粉尘。

生产过程中塔顶粉尘排放量大,粉尘质量浓度远高于规定的<50 mg/m3,特别是负荷增加后,最高曾达120.86 mg/m3。在造成大量尿素损失的同时,也给环境造成了不良影响。

塔底、塔壁粘结严重,运行7 d,塔底粘结最厚处就达50 cm;运行20 d,塔壁粘结最厚处就达到了10 cm,必须清理。箅子板更是3 d清理1次,工艺波动时甚至每班清理1次。不仅严重制约了装置的生产能力,增加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也增加了蒸汽消耗。

2 原因及改造

通过分析,我们认为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造粒塔塔径、有效高度不足,导致喷洒面和颗粒冷却固化时间不够;

2)造粒机组停用时间过长,维护保养不够,由于腐蚀等原因导致其运转时存在偏心、摆动,致使颗粒运动的轨迹交错、喷洒不均,造成颗粒粒度不均匀,粉尘量大,部分大颗粒未完全固化即落到塔底,掺和粉尘状尿素形成粘结,且粘结结实,清理困难;

3)由于是用过的旧喷头,喷孔周边存在缺陷,造成喷射流不规则;

4)因操作人员多年没有操作过老塔,操作已比较陌生,导致出现调节不当、喷头过料不均、溢流及喷头转速选择不当等,造成喷头下稀料,颗粒粒径或大或小;

5)其他如造粒塔通风量不足、工艺波动、气温偏高等导致颗粒固化冷却不完全。

阅读:
录入:zdf

推荐 】 【 打印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点评: 字数
姓名:
内容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