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内容

鸿化46.5 kt/a合成氨装置脱碳工艺改造

[日期:2012-08-15] 来源:《中氮肥》2012年第4期  作者:田又晗 [字体: ]

(昊华鸿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四川 自贡643000

 

[中图分类号] TQ 113.26+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9932201204-0045-02

 

我公司联碱系统产能由285 kt/a扩至450 kt/a,合成氨新、老系统2套装置需配套扩能,合成氨总产能由96.5 kt/a扩至150 kt/a,其中新系统扩至90 kt/a,老系统由46.5 kt/a扩至60 kt/a。合成氨老系统的转化、合成工序均进行了相应改造,而变换脱碳工序利用原有设备的设计裕量,仅进行了少量的填平补齐。经过1 a的运行,脱碳工序瓶颈问题显现,制约了合成氨装置的扩能达产。为此,对合成氨老系统脱碳工艺进行了改造,用新设计制作的1台两段式吸收塔替换原有的2台吸收塔,并改变再生工艺流程,解决了脱碳工序瓶颈,以较少投入实现了系统扩能达产降耗的目的。

1  改造前的情况

合成氨老系统脱碳工序采用的是苯菲尔溶液脱碳工艺1,但与标准的两段吸收、两段再生工艺流程略有区别。脱碳工序共有吸收塔2台(半贫液吸收塔和贫液吸收塔)、再生塔2台(第一再生塔和第二再生塔),按半贫液吸收-富液再生为半贫液、贫液吸收-富液再生为贫液方式分为2个塔组。低变气以串联方式先后通过半贫液吸收塔、贫液吸收塔,而2台吸收塔吸收CO2后的富液分别在2台再生塔中再生为半贫液、贫液,半贫液、贫液返回2台吸收塔吸收CO2。改造前脱碳工序的工艺流程见图1

脱碳工序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吸收塔能力不足,负荷高时塔阻力升高,造成拦液泛塔,塔顶出口碱洗气中CO2含量在0.4%~0.5%,经甲烷化后新鲜气中甲烷含量高达1.1%~1.5%,导致原料天然气消耗高;

2)碱液分为独立两部分分别在半贫液吸收再生塔、贫液吸收再生塔组中循环,溶液组分分别调节,操作困难,同时未充分利用贫液的吸收能力;

3)再生塔顶出口CO2经降温后,温度仍达65~70 ℃,造成塔中碱液再生效果不好,最终降低了碱液吸收CO2能力。

2  改造的内容

1)新设计制作1台两段式吸收塔替换原有的2台吸收塔,塔体分为上、下2段,上部为贫液吸收段,贫液流量约为全部碱液的1/4,保证出吸收塔的碱洗气体中CO2含量在0.2%以下;下部为半贫液吸收段,吸收工艺气中的绝大部分CO2。改造后贫液、半贫液

阅读:
录入:zdf

推荐 】 【 打印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点评: 字数
姓名:
内容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