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内容

亚硝酸钠纯度测定方法的改进

[日期:2016-02-14] 来源:《中氮肥》2016年第1期  作者: [字体: ]

亚硝酸钠纯度测定方法的改进

 

唐艳丽

(陕西兴化化学股份有限公司,陕西 兴平713100

 

[摘  要]对亚硝酸钠纯度测定方法进行改进:改变硫酸的加入顺序并增加用量,确保反应在酸性条件下进行;去掉滴定反应中的还原剂——草酸钠的加入,减少一个滴定步骤,以减少误差;滴定时用亚硝酸钠试样溶液滴定高锰酸钾标准溶液,减小亚硝酸钠被空气氧化的可能。实践证明,此改进方法准确度高、操作简单、方便快速,解决了按照GB23672006《工业亚硝酸钠》中亚硝酸钠含量测定方法进行测定,计算出的分析纯试剂亚硝酸钠纯度总是超100%的问题。

[关键词]  亚硝酸钠;纯度测定;准确度;原因分析;改进方法

   [中图分类号] TQ 073+1  [文献标志码] B  [文章编号] 1004-9932201601-0069-03

 

我公司双钠装置是新投建的项目,生产的硝酸钠和亚硝酸钠是新产品,试车之前检验部门必须对产品的分析方法逐一进行试验并熟悉,以确保在开车过程中真正起到指导生产的作用,且确保出厂产品的合格率为100%。但试验中我们发现,按照GB23672006《工业亚硝酸钠》中亚硝酸钠含量的测定方法进行亚硝酸钠含量测定,计算出的分析纯亚硝酸钠的纯度总是超过100%,远超出允许的误差范围。针对这样的困惑,我们进行了科学细致的分析,找出了问题的症结。

1  GB23672006中亚硝酸钠含量的测定方法

1.1  试验溶液配制

称取2.52.7 g105110 ℃下干燥至恒重的试样,精确至0.000 2 g,置于250 mL烧杯中,加水溶解,然后全部移入500 mL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1.2  测定方法

300 mL锥形瓶中,用滴定管滴加3840 mL高锰酸钾标准滴定溶液(约0.1 mol/L),然后用移液管加入25 mL的试验溶液,再加入10 mL硫酸溶液(1+5),加热至40 ℃;用移液管加入10 mL草酸钠标准滴定溶液(约0.1 mol/L),不断摇动,使其成为清亮溶液,再加热至7080 ℃,用高锰酸钾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至溶液呈浅粉色并保持30 s不消失为止。

1.3  结果计算

亚硝酸钠含量按下式计算:

ωNaNO2=(V1c1V2c2)÷1000]×Mm×(25÷500)×100

=2M(V1c1V2c2)m

式中  ωNaNO2)——亚硝酸钠的含量(质量分数),%

V1——加入和滴定消耗的高锰酸钾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mL

c1——高锰酸钾标准滴定溶液的浓度,mol/L

V2——加入草酸钠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mL

c2——草酸钠标准滴定溶液的浓度,mol/L

m——试样的质量,g

M——亚硝酸钠(1/2 NaNO2)的摩尔质量,34.50 g/mol

取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结果,2次平行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大于0.2%

2  存在的问题

按照以上方法测定亚硝酸钠的含量,计算出分析纯亚硝酸钠试剂中的亚硝酸钠含量总是超过100%,远超出分析纯试剂的标示值(99.6%)。表14名分析人员对同一分析纯亚硝酸钠试剂进行2次平行测定后计算出的结果,平均值为100.4%,与真实值的绝对差值为100.4%-99.6%=0.8%,已超出允许的误差范围。

1  同一分析纯亚硝酸钠试剂平行测定后的计算结果

测试人员

亚硝酸钠含量

1

2

1#

100.3

100.3

2#

100.4

100.5

3#

100.3

100.4

4#

100.5

100.5

 

3  原因分析

排除人员、仪器、试剂方面的因素外,对GB23672006《工业亚硝酸钠》中亚硝酸钠含量测定方法的反应原理进行认真思考:高锰酸钾是氧化剂,加硫酸是为了调节溶液的酸碱度,只有控制好反应的条件(酸碱度),才能发生相应的反应,而酸性高锰酸钾的氧化性较强,标准中的加入顺序是先滴加高锰酸钾,再加入试验溶液,最后加硫酸溶液,是否可以把试剂的加入顺序调整为先加入10 mL硫酸溶液,再滴加高锰酸钾溶液,最后加试验溶液?这样高锰酸钾与亚硝酸钠的反应就可以在酸性条件下进行了。但是在试验过程中发现,滴定结束后锥形瓶内有褐色沉淀产生。酸性高锰酸钾的还原产物应为Mn2+,褐色沉淀应该是MnO2,而MnO2是高锰酸钾在中性或碱性溶液中的还原产物,难道是硫酸的用量不够?于是把硫酸的用量逐次调整为1020304050 mL,并仔细观察每种硫酸用量情况下滴定后溶液的颜色,直到加入的硫酸量为50 mL后,褐色沉淀才消失。于是,我们对GB23672006中亚硝酸钠含量测定方法中试剂的加入顺序进行调整,且硫酸的用量从10 mL逐渐加到50 mL,每种硫酸用量下分析纯试剂中亚硝酸钠含量2次平行测定后的计算结果见表2

更多内容详见《中氮肥》2016年第1

 

 

阅读:
录入:zdf

推荐 】 【 打印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点评: 字数
姓名:
内容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