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内容

硫回收系统改造小结

[日期:2016-05-05] 来源:《氮肥信息》2016年第4期  作者: [字体: ]

河南能源化工集团安化公司20t/a 乙二醇装置采用煤制原料水煤气,水煤气采用栲胶-888双催化剂脱硫工艺,硫回收系统采用连续熔硫工艺。201212月装置试车投产,201312月对硫回收系统进行改造,201312月中旬硫泡沫板框式压滤机投运;20144月间歇熔硫釜改造完成并投运,即硫回收系统由连续熔硫工艺改为了间歇熔硫工艺,以下将硫回收系统的改造情况简介如下。

   1.改造前系统存在的问题

   1)脱硫塔压差上涨。连续熔硫工艺中硫泡沫由硫泡沫泵打进熔硫釜,经过蒸汽蒸煮后副产硫磺,由于清液经过高温加热组分发生了变化,造成脱硫溶液黏度增大、副盐增多,回收入系统后形成塔堵。201311月系统提负荷,水煤气量达64000 m3/h,后气量稳定在58000 m3/h,常压脱硫塔压差由3.5 kPa逐步涨至12 kPa,且还在持续上涨,最高达18 kPa

  2)硫回收率及硫磺产量低。大量硫颗粒残留于系统中,硫回收率及硫磺产量低,系统分别于20134月、7月、113次停车检修,从脱硫塔及再生槽锅底清理出大量硫膏。

    3)残液量大,系统回收残液困难。气量在56000 m3/h时,硫泡沫溢流量为2.8 m3/h,每次连续熔硫产生的残液量约19 m3,而每天系统最多可回收残液9.6 m3;而且系统回收残液时,再生槽内反应剧烈,经常出现冒槽现象,导致清液槽、地下池、泡沫槽等液位常处于高限,再生槽不能实现正常溢流,进而形成恶性循环。

    4)熔硫时间长。每天连续熔硫时间至少13 h,蒸汽耗量大,吨硫磺耗蒸汽达3.46 t

    2.改造措施

    1)工艺流程改造。将连续熔硫工艺改成间歇熔硫工艺,原2台连续熔硫釜改造为间歇熔硫釜,硫泡沫先经板框式过滤机过滤,过滤出的硫膏滤饼再顺着料斗进入熔硫釜熔硫。

    2)栲胶浓度调整。201212月装置开车以来,变脱溶液栲胶浓度一直偏低,在0.6 g/L左右,造成氧化再生槽经常浮选不出硫泡沫,硫颗粒沉淀,变脱塔锅底沉积大量硫膏。201312月开始慢慢调整变脱溶液栲胶浓度;20155月栲胶浓度调整为1.0 g/L左右;20158月栲胶浓度再次调整为1.1 g/L左右。调整后再生槽硫泡沫实现正常浮选和溢流。

    3)熔硫釜改造。①割除熔硫釜硫泡沫进口管;②熔硫釜内增加蒸汽加热盘管;③制作1台硫膏进口料斗;④增加1块活动式挡板。

4)增加1台板框式过滤机。再生槽溢流出的硫泡沫回收至泡沫槽内,通过泡沫泵送至板框式过滤机过滤,过滤机压力达0.40.5 MPa后停运泡沫泵,滤出的硫膏滤饼顺着料斗进入间歇式熔硫釜;用蒸汽加热12 h熔出硫磺,由放硫阀放到硫磺斗内,冷却得到成品硫磺;滤出的清液接收汇集后分为两路,一路通过溶液泵打入再生槽循环使用,一路通过泵打入富液槽;熔硫后的少许残液经清液冷却槽冷却后排至地下残液池。

改造后,过滤硫膏后的清液不经高温加热,组分未发生变化,因而送往系统后不会形成盐堵;系统平均气量81000 m3/h,每天熔硫产生的残液约2 m3,解决了熔硫残液多、回收困难的问题。

   5)脱硫塔改造。常压脱硫塔直径为4.8 m,塔高46.184 m,全塔共分为4段,上段装填φ50 mm×50 mm的聚丙烯鲍尔环,高度为1.2 m;下面三段填料高度为7 m,采用φ76 mm×76 mm的聚丙烯鲍尔环。201311月底系统提负荷,平均气量58000 m3/h,常压脱硫塔压差上涨。20144月被迫停车清理填料,在清理填料的过程中发现最下段填料中沉积大量硫膏。结合实际生产情况并进行计算,发现填料装填过多,水煤气在脱硫塔内停留时间过长,大量悬浮硫沉积在填料上,造成塔阻上升。于是将最下段填料抽掉,缩短水煤气在塔内的停留时间,降低堵塔风险。20158月系统提负荷,平均气量在81000 m3/h,截至201512月,脱硫塔压差稳定,再无堵塔现象发生。

    3.改造效果

    20139月(改造前)日均气量为1320000 m3,系统入口平均H2S含量1100 mg/m3、出口平均H2S含量1.0 mg/m3;应产硫磺1450 kg,实产硫磺870 kg,硫回收率60%;每天熔硫时间13 h,吨硫磺耗蒸汽3.46 t1# 常脱塔压差811 kPa2# 常脱塔压差712 kPa201512月(改造后)日均气量为1923000 m3,系统入口平均H2S含量1398 mg/m3、出口平均H2S含量1.0 mg/m3;应产硫磺2686.3 kg,实产硫磺2605.7 kg,硫回收率97%;每天熔硫时间6 h,吨硫磺耗蒸汽0.76 t1# 常脱塔压差5 kPa2# 常脱塔压差6 kPa

硫回收系统改为间歇熔硫工艺后,熔硫产生的残液量大大减少,蒸汽消耗明显降低;脱硫溶液副盐含量降低,减缓了对设备的腐蚀;硫磺回收率及硫磺产量高;脱硫塔压差大幅降低且维持稳定,保证了脱硫系统的安、稳、长、满、优运行。

                                                                                 (安化  李云)

阅读:
录入:zdf

推荐 】 【 打印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点评: 字数
姓名:
内容查询